(16分) 材料: 2011年3月5日,温 * * * *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一是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二是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三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四是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特别要强化价格执法,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五是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绝不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
小题1: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政府为什么要稳定物价?(6分)
小题2:说明政府采取上述五项措施的经济学依据。(10分)
小题1:稳定物价有利于保障人们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有利于稳定经济秩序,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平稳运行;是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的需要。(6分)
小题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控制货币条件,有利于稳定物价;(2分)供求影响价格。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有利于实现商品的供求平衡,稳定物价;(2分)价值决定价格。实现“农超对接”,开辟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能够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稳定物价;(2分)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严肃查处恶意炒作等不法行为,使经营者依法依规经营,稳定物价;(2分)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完善补贴制度,能够保障低收入者的正常生活不受物价上涨的影响。(2分)
小题1:题目分析:本题要求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政府”为什么要“稳定物价”,首先结合材料来考虑“稳定物价”和经济生活中的哪些知识点相关,物价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物价不稳会带来社会不稳,物价太高会引发通货膨胀,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平稳运行,所以,保持物价稳定,是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稳定物价,体现的是以人为本,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找到知识点后,加工整理,以“有利于”贯通即可。
点评:本题属于原因类政治问答题,原因类的题目完整的说应该是因果关系类题目,其突出特点是答案各要点与设问的对象之间有因果联系。答题格式一般包括客观必然性(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意义(作用、好处、积极影响)。本题问“政府为什么要稳定物价”,那就要回答稳定物价的意义。
小题2:题目分析:题目问的是“五项措施”的经济学依据。就针对每项措施分析即可。措施一的关键词是“货币条件”,物价上涨的一个原因是纸币发行过多,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这会引发通货膨胀,因此,要稳定物价,就要“控制物价上涨过快的货币条件”。措施二是要大力发展生产。为什么控制物价要发展生产呢?因为如果供需出现失衡,供不应求,物价也会上涨,所以,要稳定物价,就要保证产品的供应。措施三畅通运输通道,可以节约运输成本,成本降低,价格自然也会下降;措施三四是要“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因为这些行为都会抬高物价,所以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措施五“完善补贴制度,绝不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谁补贴,财政补贴,这就涉及到财政的第一条作用——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点评:因为材料中已经列出五点措施,所以只要联系材料一一对应的去分析即可。分析的时候注意把握关键词,以关键词为线索来寻找经济学依据。不妨多问几个问什么?如为什么要发展生产?为什么要畅通运输通道?为什么要对低收入群体进行补贴?用书本上的知识点来回答,就是我们所需要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