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协和时代”的终结
从表面上来看,协和客机只不过是一架“比较快”的商用客机。然而,它的背后却隐藏着很深厚的象征意义,象征着人类对科技的无限信心与期望,代表了欧洲人在尖端科技上不愿落后于美国的决心。
协和客机的研制始于1956年,当时英国和法国分别开始了超音速客机的研制工作。特别是法国对超音速客机的可行性研究认为,当此飞机面市之后,大多数穿行大西洋两岸的乘客会选择这一无与伦比的豪华客机为交通工具,预计会售出数百架,从而给航空旅行带来革命性的变化。1962年,英法两国达成一致意愿,同意合作生产协和客机。就在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的1969年,协和客机也开始了它的处女航。1976年1月21日,协和客机又开始了它的第一次商用飞行。
“协和”是英法航空工程师智慧的结晶,一直都被两国航空界当做自己的骄傲。乘协和客机从伦敦飞往纽约,所需时间不到3个半小时,其时间优势是普通客机无法比拟的。然而,乘坐协和客机的票价也高得惊人,从伦敦飞往纽约的机票价格为6980美元。因此,从一开始,协和客机便只是少数高级经理与富商的“专用交通工具”。
就在协和客机于1976年正式面市的前夕,发生了石油危机。协和客机是个耗油量巨大的庞然大物,石油价格的陡升对协和客机无疑是一次沉重打击,高油耗立即成了协和客机的致命隐患。此外,协和客机的噪音非常大,许多国家不允许协和客机在大陆上空进行超音速飞行,这使飞机展航线受到了很大限制。所以,“协和”很难得到航空公司青睐。
在协和客机的市场推广方面,美国各航空公司出自诸多方面的考虑(包括“民族”自尊、经济利益及政治因素),拒绝采购协和客机,订单非常少,最后只有英国和法国自己的航空公司订购。由于产品没有实现批量化生产,价格和维护费用昂贵,生产协和飞机让英法政府经历了“财政灾难”,共花费约340亿美元。可以说,影响协和飞机前途的就是其过度昂贵的运营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飞机的零部件愈加昂贵。
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幸,2000年7月25日,协和飞机在巴黎戴高乐机场发生空难,113人的惨死打破了“协和”的安全神话,加剧了人们对这种飞机价格高却不安全的“畏惧心理”,从而导致搭乘协和的乘客进一步减少。
2001年11月,经过改装的“协和”重返跨大西洋航线。但是,“9·11”恐怖袭击事件使全球经济和民航业陷入了低谷。“协和”自此走上不归的下坡路。公司不景气导致乘豪华客机出行的人数越发减少,核定载客100人的协和客机上座率往往不足20%,其亏损由此可见。英航和法航亏损严重,更没有资金来养活协和这个亏损大户。最终,作为“一代天骄”的协和客机只能被市场淘汰。
2003年10月24日,英国航空公司的一架协和客机做最后之旅,自此,蔚蓝的天空再也不见超音速客机的身影。
2004年4月13日,英国航空公司最后一架退役的协和式超音速客机,由一艘大型轮船承载,慢慢驶往位于苏格兰的航空博物馆。这一行程代表了“协和时代”的彻底终结,从此以后,人们只能在博物馆里一睹协和客机的倩影了。
从1969年第一架协和飞机诞生,世界上共制造了15架协和飞机。
根据上述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因素中,英法两国政府能控制的是______。

A.乘客选择乘坐协和客机
B.国际石油市场价格
C.英航和法航购买协和客机
D.美国各航空公司采购协和客机

答案

参考答案:C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小说(20分)

话匣子

精品店里摆卖的东西都非常漂亮雅致。

“看了好喜欢。”曾素媚微笑地和陪她一起来的何雯丽说:“几乎每一个都那么好看。”

她说的是眼前那些设计新颖、雕刻精细的小匣子,想像着里边收藏着一个个不同但华美而醉人的梦。

何雯丽颇有同感:“真是,看了果然叫人眼花缭乱。”

“不知道要选哪一个?”曾素媚小心地摸了这个,又抚了那个。

包着透明塑料薄纸的小匣子,沉默地排列在干净的架子上,等待被人喜爱。她们已经在精品店里走了三圈,何丽雯没有买东西,她只是听见曾素媚提起要到这里来,下班后刚好没事做,便跟着来当观光客。这时她已经有点倦意,便建议道:“就看你是买来做什么用的?”

“想收点东西。”曾素媚打开其中一个雕工精美的木制小匣子,有一阵清淡的香味飘出来:“啊!味道真好。”

“是啊,就这个吧。”何雯丽赶快替她做决定:“匣子是檀香木做的吧?”

天快暗了,刚走过来的时候,像要下雨,何丽雯不愿意再耗时间,反正不是她出钱,曾素媚买到好或者不好的东西,都与她无关。

“这匣子不错,淡淡的木头色。”何丽雯在找优点。

正好说到曾素媚的心坎里:“我就喜欢它的淡,绚丽或者璀璨,都不耐看。”

木雕的淡色匣子,放在曾素媚的床边,本来说要收藏一些东西的,但里头却空空的什么都没有,不过那盖子是时刻都合上的,还加了一把小锁头。

出来工作两年多,曾素媚已经明白社会和学校的差别。单纯和复杂是不能够划上等号的,单纯的人要在复杂的社会上行走,有很多困难等待被克服。

尤其在人性的丛林中,要了解一个人,不比喝一杯水。许多看起来和气善良的人,在涉及有关利益的斗争时,出卖是理所当然的行为。

每天晚上,曾素媚把精致漂亮的匣子打开,把所有心里的话都吐在里边,像一个人吃不下的东西都呕在盆里,然后拉水冲掉。而她说完话则把匣子盖上,并且还装个看起来稳固但不相称的锁头。

临睡前,她总要探看一下,锁头锁上没有?

甚至用手探测一下,才能安心睡觉。

何丽雯有一次问起:“上回你买的那个匣子呢?收藏了什么?”

她顾左右而言他,因为何丽雯这个名字也被她收藏在里面了。

一个漂亮的话匣子,但她非常担心被人偷走,万一打开来,无论谁听到那些话,都会对优雅秀气的她改观。

她有时做梦,会听到她的话,从匣子里边跑出来,都是一些骂人、气怨和埋怨的话。

在这个时候,房间的空气似乎有一种不太好闻的气味,那并不是匣子原来的清清檀香味。

小题1:小说极力渲染“小匣子”的精美,其作用是什么?(6分)

小题2:注重铺垫是本文的又一特点,从文中找出至少两处起铺垫作用的语句。(4分)

(1)                                                                     

(2)                                                   

小题3:“单纯和复杂是不能够划上等号的”在作品中的意义是什么?(6分)

小题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4分)

A.善于设置悬念是本文的一个特点,情节就是在悬念中不断推进的。

B.“她总要探看一下,锁头锁上没有?”的细节,更加突出了人物形象。

C.“优雅秀气”的外在形象与飘着清淡檀香味那只精美的木匣形成鲜明的对比反差。

D.作者用一种带有优雅式的讽刺手法揭露了人的某一方面丑恶的习性。E.作品所体现的人性的虚伪累加起来就是一种 * * 诈,令人厌恶。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