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有关对土地权属争议与土地侵权纠纷处理结果不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土地权属争议以确定土地的权利归属为处理结果

B.土地侵权行为适用刑法中一般侵权行为的规定,侵权人应退还土地

C.因侵权人主观上有过错的,侵权人在土地上营建的建筑物或其他设施应当归属于被侵权人

D.侵权人除承担上述民事责任外,依法还应当承担其他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的,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答案

参考答案:B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悲壮的超越

卞毓方

  ①凡人不幸陷于末世,注定了要上演悲剧;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不幸陷于末世,同时也是他那个时代的悲剧。郑成功,无疑是晚明的一位军事天才兼政治天才:取名“成功”,就径直道出了他经邦济国,扶助乾坤的赫赫大志,又字“大木”,寄寓的同样是独木长天的煌煌抱负。倘若他与刘邦并世,当不失为登台拜将的韩信;倘若他替李唐定鼎,将不亚于凌烟阁上的秦琼:且看他的云水角襟:“只有天在上,而无山占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但他不幸生活在朱明王朝的薄暮,自打踏上政治舞台,浓重的悲剧雾霭就把他重重包裹。

  ②郑成功真是生不逢时。早在17年前,在他还只有20岁的时候。朱明王朝就在李自成农民大军的炮火中降下了帷幕;随着吴三桂投降爱新觉罗氏,满人入关,入主中原,仓促的南明弘光 * * ,以及随后并起的鲁王、唐王 * * ,也都旋起旋灭;如今,抗守西南一隅的桂王朝廷亦是幕燕鼎鱼,倾覆在即。而他,既然生为大明遗民,有幸为唐王朱聿键亲赐国姓,自是矢志廓清山河,不惜和清军血战到底的了。这是一段艰辛曲折、可歌可泣的历程。想当初,他焚去儒服,披上战袍,高擎反清复明大旗,统帅有志之士,连袂云,挥汗雨,雄视江东,是何等壮怀激烈!比方说最近四年多来,他就以厦门、金门两岛为根据地,三次誓师北伐;其中,以第三次声势最为浩大,大兵一路进入长江,连克瓜洲、镇江,直捣金凌。“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教天堑授鞭渡,不信中原不信朱。”至今想起,犹令人仰天长啸,血沸神飞。可惜呀,可惜!由于他被空前的大捷冲昏了头脑,误中了金凌城守军的缓兵计,未了,反落得损兵折将,惨败而归。

  ③天未厌乱,国步多艰,方今之时,伪满朝廷的气焰正炽,山河纷纷沦于敌手,形势对义军极为不利。如何才能扭转时局呢?谈判——在这之前不是没有尝试过,说到底,那只是敌人诱降的翻版,他又岂甘自毁节操;开仗——这是早晚免不了的,不过,将不再是他们主动北伐,而是清军大兵压境,四面围剿。以区区两岛目前的实力,要和清军抗衡,显然凶多吉少,只怕扬州,江阴的惨烈局面又是在眼前重演。史可法公的《复多尔衮书》固然写得辞采飞扬,“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也不失昂愤激烈,结果,不过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至多是增加几缕悲壮的尾音而已;“恨血千年土中碧”。老天啊,老天!以四海之广,八荒之大,难道就没有我义军更好的出路吗?

  ④突然,海上狂风大作,洪波如上涌起,俄而,就像神话中仙人骑辟水兽从龙宫越出,远近的海水涮地分开一条大路一该是冥冥中有神的力量启示,郑成功在刹那间完成了生命的突围:他决计战略转移,先行跨海东征,收复眼下荷兰人强占的台湾……

  ⑤以后的故事,就是大家熟知的了。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山不转水转,他以悲壮的战略转移超越了悲壮。这是大义之上的大义,战场之外的战场。它超越了单一民族的狭隘视野,是个体生命在错综复杂的国家、民族矛盾面前所爆发出的最强度的璀璨。伟业不一定在顺境。伟业不一定在全过程。尽管,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的第二年,便不幸日落中天,遽然病逝。但他奇迹般地从绝境中把握了未来。他是以大智大勇、大忠大义去撞击时代,从而在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上,留下了倚天仗剑的永久性造型。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用饱含激情的笔调回顾了郑成功充满浓郁悲剧色彩的命运,给读者以现实感、苍凉感、真实感。

B.郑成功诗词的点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第①段中的“只有天在上”一诗,再现了郑成功被浓重的悲剧雾霭重重包围的现实。

C.第④段中的景色描写既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跨海东征”,收复台湾,又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人物当时的心情。

D.作者在解读郑成功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观史、读史。“城存我存,城亡我亡”的誓语固然不失昂愤激烈,但事实只能是“使淋漓的鲜血更加淋漓”。

2.文章①②段充分渲染了郑成功的“不幸”与“生不逢时”,这样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中说:“他本人没有来得及吟唱的,山河已经替他镌刻了;时人没有来得及升华的,历史已经替他弘扬了。”试简析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题“悲壮的超越”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

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采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 (1)乙公司2005年实现的利润总额为3 600万元。2005年乙公司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中,因会计处理方法与税法规定不同,导致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发生差异的交易和事项如下: ①2004年12月1日购建环保用A固定资产一项,其入账价值为1 000万元,12月20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投入使用。该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该固定资产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 ②按照销售合同规定,乙公司承诺对销售的B产品提供3年的免费售后服务。乙公司预计2005年销售的B产品售后服务费用为300万元,已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乙公司2005年未发生相关的售后服务支出。 ③乙公司2005年度取得国债利息收入200万元。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 ④2005年12月31日,乙公司C产品的账面余额为2 600万元,对C产品计提减值准备 40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乙公司期初存货均未计提减值准备。税法规定,资产只有在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 (2)乙公司2006年实现的利润总额为4 800万元,2006年乙公司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中,因会计处理方法与税法规定不同,导致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发生差异的交易和事项如下: ①2004年12月20日投入使用的环保用A固定资产,仍处于使用中,并按投入使用时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及确定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该固定资产在2006年未发生减值。 ②2006年度乙公司对2005年销售的B产品提供售后服务,发生相关支出150万元。乙公司预计2006年销售的B产品售后服务费用为20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 ③2006年度乙公司因销售C产品而转销存货跌价准备320万元。 2006年12月31日,根据市场行情,转回C产品2005年计提的存货减值准备40万元;对其他存货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其他有关资料: ①假定不考虑除所得税外其他相关税费。 ②除给定情况外,乙公司不存在其他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 ③2005年年初,乙公司递延税款期初余额为零。 ④假定乙公司预计在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减可抵减时间性差异的影响。 要求: (1)分别判断乙公司2005年上述差异事项属于永久性差异、应纳税时间性差异还是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2)计算乙公司2005年应纳税所得额、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3)分别计算乙公司2006年上述时间性差异应确认的递延税款金额。 (4)计算乙公司2006年应纳税所得额、应交所得税及所得税费用,并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