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你知道瓶装水底部数字的含义吗?

答案

参考答案:

不知大家在购买瓶装水时是否注意到瓶底有一个用带箭头的三角圈住的数字,其实这些从“1”到“7”的数字分别代表了瓶子包装的材料和安全性。

“1”代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目前,一般的矿泉水、碳酸饮料和功能饮料瓶都用这一材质。耐热至70℃易变形。这种材料不建议长期反复使用。

“2”代表HDPE(高密度聚乙烯):常见白色药瓶、清洁用品、沐浴产品。耐高温,但不易清洗,容易滋生细菌,不要循环使用。

“3”代表PVC(聚氯乙烯):很少被用于食品包装。难清洗,易残留,遇高温和油脂易产生致癌物,不要循环使用,建议不要购买用该材料盛装的饮品。

“4”代表LDPE(低密度聚乙烯):常见保鲜膜、塑料膜等。不建议高温使用,因为高温时会产生有害物质,这些有毒物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增加乳腺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5”代表PP(聚丙烯):唯一可以放进微波炉使用的材质,在小心清洁后可重复使用。

“6”代表PS(聚苯乙烯):这是用于制造碗装泡面盒、发泡快餐盒的材质,耐热抗寒,但不能放进微波炉中使用,以免因温度过高而释出化学物。不能用于装强酸(如橙汁)、强碱性物质,因为会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的苯乙烯等致癌物质。因此,要尽量避免用快餐盒打包滚烫的食物。

“7”代表PC(聚碳酸酯)及其他类:是大量使用的一种材料,多用于制造奶瓶、太空杯等。

填空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篇记叙文,完成第17到第20题。(11分)

爱 处 无 声

安 宁

自从我开始记事的时候,父亲就几乎不开口说话了。一声大病将他的听力完全毁掉。他自己又是个极自尊的男人,便唯有这样一年年沉默下去。

记得小时候,我走在他的身边,常有淘气的男孩子在后面跟着高喊“哑巴”。他当然听不见,照例大踏步地往前走。我被他的大手紧紧拉着,想停下来跟那些男孩子拼一架连时间都没有。那时候的我,总是莫名其妙地生出一种保护他的欲望。

后来我读了中学,他每隔两天就送我最爱吃的饭菜到宿舍传达室,留下字条,告诉我下次他再来时将换下的衣服放在楼下就好。他知道一开口就会给我丢面子,所以他宁肯不见我,只给我一张张面孔与他一样严肃冷淡的字条。我是很少给他写什么字条的,有什么事能自己做的,就尽量地不去依靠他。我不知道他是否心里难过。听朋友说,他们在叛逆的年龄,常常会和父母大声地吵闹,我有时候会羡慕他们这样的经历。其实读书时的我,与他们一样,想把郁积在心里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发泄出来;可是站在我对面的父亲,却是什么也听不见。即便他看见我皱了眉头,又能怎样呢?顶多是轻拍一下我的肩,剥个可以安神静气的香蕉递过来,仅此而已。

所以在我最不可一世也需要父亲来安慰的时候,我选择了与他一样的“失语”。我带着男孩子到家里来玩,将电视开得震天响,还关起门来在书房里疯狂地跳舞。那些没有礼貌的男孩子都会觉得抱歉,怕吵得父亲无法休息。我听了从来都是只有一句话:他要对我还有一点点的爱,为什么不说出来呢?那时候的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父亲对我的爱,远远没有对他自己的多。他躲在无人注意且不会被嘲弄的角落里,守着一颗敏感高傲的心,过自己的寂寞日子。他是自私的,他宁肯冷落我,也不会在我的同学面前用高得惊人的声音说一句关爱的话给我。而我,为什么不也自私地在他将棉衣盖在我身上的时候,假装睡着了翻身,将衣服抖到冰冷的地板上去?

这样不出声地与他较劲,持续了我整个的青春期,直到我后来工作了,彼此离得远,才慢慢地学会对他好。而父亲,也开始用写信的方式,将以前没有对我说的话,一点点地邮给我看。每有来信,同事们都惊奇地说,都什么时代了,怎样还有人给你这么执著地两周写一封信?我淡淡地笑称父亲不会发短信,也不会用电脑。其实,只有我自己才知道,那么聪明的父亲,他什么学不会?只是在与我交流上,他很执拗地选择了写信的方式。尽管每次我收到了他的信,都是用电子邮件或短信简短地回复给他。

我结婚的时候,他开心地写信祝我幸福,并寄来了礼物,他自己却以路远为由没有出席。结婚前一天,我躲开所有人,一个人一遍遍地看父亲寄来的礼物。那是一张他自己制作的光碟。他用DV断断续续地拍了一年的时间。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里,都有对我的思念,无声地录在他拍摄的故事里。上面的文字,很少,但我看得懂每一个镜头里的含义。我会说话时,他给我买的识字磁带;我开始读书时,他送我的漂亮背包;我从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得到的所有奖状和证书;被我揉皱了的小熊枕;为了学习,我忍病剪下来的长长的辫子;每年生日时,他帮我在门框上刻下的长大一岁的印痕;我在他怀里几欲挣脱掉的照片;他给我送饭时专用的保温盒;他打印出来的我写给他的所有的短信和邮件……那么多琐碎的旧物和细节,我以为他与我一样在时间的流逝里忘记了。没想到的是,他一样不差地记得那么清晰!

那盘碟,像一部无声电影,不需要任何语言,便能将所有的爱与温情,全部深深刻到人的心里去。

  (选自《读者》有改动)

小题1:、文中的“我”对父爱的理解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父亲寄来的DV上面的文字很少,为什么“我”会看懂每一个镜头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章第四段画波浪线部分的文字,真实地反映了处于青春期的“我”对父亲的态度。请针地这部分内容谈点感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