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我国《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原建设部将房地产经纪人执业资格注册工作转交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实行( )。

A.政府指导价的物业管理
B.行业组织自律管理
C.民主决策管理
D.业主自治与专业化管理

答案

参考答案:B

问答题

乙是甲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甲企业明确规定:乙对外签订合同的最高限额为2000万元。2011年3月1日,丙企业不知情的情况下,乙与其签订了一份3000万元的买卖合同。按照买卖合同的约定,甲企业在2011年4月1日前向丙企业提供货物,丙企业收到货物后的7天内支付货款3000万元。
2011年3月25日,甲企业履行合同约定完成全部货物的生产,3月27日甲企业有确切证据得知丙企业经营状况严重恶化,可能无力支付3000万元的货款。4月1日,丙企业要求甲企业提交货物,遭到甲企业的拒绝,甲企业要求丙企业提供担保。丙企业以自己名下的楼房作为抵押,担保的价值为2500万元,同时丙企业请求丁企业为保证人,丁企业担保的价值为500万元。4月10日,甲、丙签订了抵押合同,其中约定,如丙企业不能支付到期货款,该楼房的所有权直接归甲企业所有。4月12日,甲、丙企业办理了抵押物的登记手续。4月15日,甲企业与丁企业签订了保证合同,其中约定,丁企业的保证方式为连带保证,但双方未约定保证期间和保证担保的范围。
甲企业按照合同的约定于5月1日向丙企业提交了全部货物。丙企业接到货物后,对标的物的数量和质量未提出异议,但由于经营状况不佳,到支付货款的最后期限无力支付货款。5月10日,甲企业向丙企业要求行使抵押权,发现该楼房已经被政府有关部门征用,丙企业由此获得补偿金2200万元,甲企业要求丙企业将2200万元的补偿金全额支付给甲企业,遭到丙企业的拒绝。2011年12月10日,甲企业要求丁企业承担保证责任,支付其担保的500万元,丁企业表示拒绝。
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甲企业在2011年4月1日是否可以中止履行合同为什么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森    林

陈世旭

在整个世界,除了水,我最喜欢的就是森林。

森林有诗。

要摆脱无名的羁绊,我最想走向森林;要拯救疲惫的灵魂,我最想走向森林;要吟唱隐秘的心曲,我最想走向森林。

花与树的缠绵,云与雾的交融,风与雨的相伴,泉与湖的交响,无处不是诗的流淌。云聚云散是诗,花谢花开是诗,草飞草长是诗,月圆月缺是诗。森林是诗的宠儿。

走向森林,是我的梦想,我的渴望。

在森林任何一个无人知晓的角落,都会有风吹落潮湿的种子。季节更替,森林里到处荡漾着的,是人的自由意志。倾听森林的语言,你将成熟,聪明,坦荡,洞悉真理……生活的困惑与感伤随风而逝。走在森林,你会发现你是快乐的,森林是无声的呼唤,充实了你原本空洞的灵魂。

因为惰性和缺乏勇气,我任随自己长年被囚禁在嘈杂的城市。城市也是森林。楼群像树林,只是没有枝叶没有花朵没有果实,没有令人眷恋的狗尾巴草的清香。楼群的颜色顽固,隐去了季节的界限;窗口在夜晚筛下星星,挤窄了无边际的想象;钢筋水泥傲然挺立,带来了坚硬工具的压抑。这是化工森林。在这里,人们掩起私下里表情丰富的脸庞,让善意和温情在陌生中蛰伏窥望。

只有森林才会有真正的歌唱。森林的歌,嘹亮、清逸而深远。森林里最多的是树,每棵树都是歌手。

走进森林,走进歌声,走进激动的曲调和流畅的节奏,离开城市的喧嚣,演奏自己的乐章。让漫天的音乐的羽毛,化作无边的新绿与嫩黄。等待心灵的撞击,等待灵魂的再生。

我见识过世界的不只一处森林。每次我都会力图进入森林的深处。穿过茂密的、散发着浓郁的树脂和草莓香味的松树林,心里泛起一种甜丝丝的快惑。林中的湖泊像美人的镜子,波光粼粼地闪烁在无边森林的怀抱,映照着蓝天的纤尘不染和青山的雄浑与妩媚。

那些树林是没有猎人也没有伐木者的。那里的鸟是不害怕被人惊扰的。树桠上,站着不知名的鸟。它们大大方方、满不在乎地站着,不时懒洋洋地一跳。有时候落到离你很近的地方,然后又扑扑地飞起。柔顺的、毛茸茸的松鼠就在附近无忧无虑地跳来跳去,有时会突然停下来,蹲在离你最近的树枝上和灌木丛中,睁大眼睛滴溜溜地打量你。所有的生灵都充分享受着作为这片树林的天然主人的特权。

森林无疑有一种凝重的隐喻性质,暗示出生活最为深沉的一面。森林是生命的典范,告诉人们生命的原始法则。

潮湿的凉意从四面八方袭来。鸟悄悄地离开被太阳晒得温暖的树梢,振起翅膀,依恋地、默默地飞进树林深处。雾在林中飘荡。雾是半透明的,并不妨碍仰望树缝中的天空。被树枝分割的天空特别明亮,让我想起南方家乡闪烁的星光,被星光照亮的丰沛的河流、绿树中的城市和织锦般的田地。莱蒙托夫说得不错:“当我们远离尘世而跟大森林接近时,大家都不由得变成孩子了,心灵摆脱了种种负担,恢复了本来面目。”托尔斯泰则给森林赋予了道德意义:“置身于令人神往的大森林之中,心中难道能留得住敌对感情、复仇心理或者嗜杀同类的欲望吗?心中的恶念应该在与作为美与善象征的大自然接触时消失。”如果有一天,你坐在森林之外的地方,梦想曾经的家园,你便会知道,失去绿荫,灵魂就失去了庇护。混浊的噪声从耳边掠过,你将嫉妒并且哀怨,谁曾拥有过那片森林?

我多么愿意住在这样的树林:在森林幽静的小径徘徊,鼻翼里全是青涩的气味,看或枯或荣的草在夕阳下泛着柔柔的光,像长发飘逸;在绿叶沙沙的伴奏下唱歌,唱消失的爱情和不可知的未来;听或深或浅的水在林子的深处汩汩流动,像精灵呢喃。

等有一天终于不能呼吸的时候,我就溶入树下的泥土,无声地悠悠地去到森林的旋涡深处,肃穆,庄严,神秘,颤栗。然后在返青的季节,同蚂蚁、蚯蚓和飞虫,同所有卑微的生命一起,用柔软的头颅叩开泥土的门,迎接春天的来临。一声鸟鸣,心便永不寂寞。

(选自2011年第1期《散文选刊》,有删改)

小题1:在文中,作者写了城市中的“化工森林”,用意是什么?(4分)

小题2:文章联想丰富,但始终围绕作者的感情而展开,而且感情的发展层层深入,请梳理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5分)

小题3: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森林是生命的典范,告诉人们生命的原始法则”一句中“生命的原始法则”的意蕴。(4分)

小题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认为,森林会消除人们的困惑和感伤,会使人们空洞的内心得到充实,会让人们变得成熟、聪明、坦荡、洞悉真理等。

B.“等待心灵的撞击,等待灵魂的再生”的意思是,在喧嚣的城市,人们的心灵将受到世俗的冲击,但走进森林,将可能获得重生。

C.文中引用莱蒙托夫、托尔斯泰的话.写出了森林的巨大作用,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

D.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这和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密不可分,如“湖泊像美人的镜子”“睁大眼睛滴溜溜地打量你”等。E.文章以第一人称为主,有时插入第二人称,不同人称的运用既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思想感情的表达,又使文章显得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