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现金收入都应开具(),即使有些现金收入已有对方付款凭证,也应开出收据交给付款人,以明确经济职责。
A、收款证明
B、付款证明
C、收款收据
D、我方付款凭证
参考答案: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五题。
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关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如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节选自朱光潜《咬文嚼字》
通过本文的学习,在写作方面我们也可以得到很多启示和借鉴。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议论性文字,要以理服人。要使你的道理有说服力,应该选择恰当的实例。
B.有了典型的实例,还要进行具体的分析解说,分析不到位,道理也很难讲透。
C.学问靠积累,要注意资料的积累梳理,在写作中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D.在“推敲”故事的引用上,本文也有误记的地方,说明谁都难免有错误,我们不能苛求别人。
现场交付适用于下列哪种场景()
A.供方驻场运维团队的现场交付活动
B.供方的分包方提供现场交付服务
C.供方根据事件或服务请求提供的临时性现场服务
D.需方对现场交付的支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