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2010年6月7日,国家 * * 胡 * *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①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②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必须引起质变

④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材料体现了[ ]

A、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B、我国政府履行了文化职能

C、我国政府履行了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D、我国政府具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职能

答案

1、D     2、B

综合题

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而在110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却以战败而告终。这—胜一败的结局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的对外扩张战略。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

材料二 中日战争前,英国《泰晤士报》驻东京记者布林克莱在一篇题为《朝鲜和他的邻居》的报道中说:“(日本)比中国人自己更清楚地知道(中国)每一省可以抽调多少人出来作战”。

材料三 在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而甲午孝钦皇太后六旬万寿庆典,先是修三海,共花费白银600万两,其中挪用海军经费437万两,后又修建颐和国,耗资1000万两,挪用海军军费750万两。

材料四 清政府自始即采取求欧洲列强干涉,速行终止中日战争之政策,李鸿章屡求各国代表援助,且电训其驻欧洲各国之使臣,使直接哀求各驻在国之政府。

材料五 毛 * * 在《矛盾论》中有精辟的论述。《矛盾论》说:“两军相争,一胜一败,所以胜败,皆决于内因。胜者或因其强,或因其指挥无误,败者或因其弱,或因其指挥失宜,外因通过内因而引起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