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液体均处于25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某物质溶液的pH>7,则该物质一定是碱或强碱弱酸盐

B.pH=6.5的牛奶中c(H)是pH=4.5的H2SO4溶液中c(H)的100倍

C.pH=3的醋酸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 c(CH3COO)>c(Na)>c(H)>c(OH)

D.AgCl在等浓度的CaCl2溶液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答案

答案:C

题目分析:A.25 ℃纯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0-14,pH=7.某物质溶液的pH>7,则该物质一定是碱性溶液。可能是碱电离产生,也可能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会二者的混合溶液。错误。B.pH=6.5的牛奶中c(H)=10-6.5mol/L。pH=4.5的H2SO4, c(H)=10-4.5mol/L.所以它们的c(H)的比为10-6.5:10-4.5=1:100.因此前者是后者的100分之一。错误。C.pH=3的醋酸,c(H+)=10-3mol/L, pH=11的NaOH溶液,c(OH-)=10-3mol/L由于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所以c(CH3COOH)> c(H+)=10-3mol/L当二者等体积混合时,电离的部分恰好与NaOH中和。由于醋酸过量所以溶液为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液。由于CH3COOH酸的电离作用对于盐CH3COONa的水解作用,所以c(CH3COO)>c(Na)>c(H)>c(OH)。正确。D.AgCl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 Ag+(aq)+Cl-(aq).在等浓度的CaCl2溶液和NaCl溶液中c(Cl-)前者是后者的二倍。当把AgCl加入两种溶液时,由于CaCl2中的c(Cl-)大于NaCl中的c(Cl-),对AgCl(s) Ag+(aq)+Cl-(aq)的抑制作用就大,所以AgCl在CaCl2溶液的溶解度就比在NaCl溶液中的小。错误。

综合题

(32分)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是高中历史必修的内容,是我们研究和学习的重要课题。

研究课题一:春秋战国的思想

材料一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论语·为政》

材料二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

材料三 法者,编著于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韩非子·难三》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三位思想家有怎样的思想主张?他们关注的共同点是什么?(8分)

研究课题二:美国的民主制度

美国“开国之父”们虽然制定的宪法有很多不民主、不平等、不公正之处,但是制衡的治构造都打好了“自由”这块地基,从而使民主、平等、公正这些砖砖瓦瓦可以不断往上添加。

——刘瑜《民主的细节》

(2)美国的“开国之父”们创造了怎样的制衡机构?并指出《1787年宪法》存在哪些 “不民主、不平等、不公正”之处。(8分)

研究课题三:19世纪末中国的思想变革

材料一 严复在《天演论》按语中说,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竞争,“进者存而传与,不进者病而亡焉。……负者日退,而胜者日昌。……弱者先绝”

材料二 梁启超说“只有兴民权,才能固君权,救危亡”。

(3)上述材料表明了中国仁人志士的哪些思想?为什么当时会出现上述主张?(8分)

研究课题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苏联的崛起开辟了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新里程,  20世纪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下面选取几个场景。

场景一:1917年11月7日晚9点40分,阿芙乐尔号上的大炮向着彼德格勒冬宫发出了怒吼。

场景二: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原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有一群年轻的中国知识分子召开了中 * * 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场上坐着两位来自苏俄的金发碧眼的 * * 国际代表。

场景三:1921年8月,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克林姆林宫列宁的办公室,怀着极大的热情,倾听列宁畅谈新经济政策。

场景四:1929年5月,苏联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大剧院举行,讨论的内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4)结合上述四个场景,写出苏(俄)联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贡献。(8分)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