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位于赤道及以北地区,甲与乙,丙与丁同纬度,甲与丙,乙与丁同经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较丁地地转偏向力较小
B.自甲到乙走最短的距离,其方向是:先东南后东北
C.乙地较丙地线速度大
D.甲、乙较丙、丁昼长年变化大小题2:若甲、乙的线速度为丙、丁线速度的一半,且丁地全年昼夜等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甲地位于大陆西岸,则甲地较丙地降水量丰富
B.若甲、乙经度差为60°,则丙、丁两地间的最短距离约为6660千米
C.甲、乙两地每年各有一天为极昼或极夜
D.若甲、乙位于欧亚大陆上,则乙地一定是亚寒带针叶林景观小题3:若某日甲、丁同时日出,则
A.此时巴西高原一定草类茂盛
B.澳大利亚西南地区珀斯此时期最为炎热干燥
C.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好处于伏旱季节
D.西北太平洋沿岸地区可能受到台风影响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题目分析:
小题1:因为赤道上没有地转偏向力,由赤道到两极,地转偏向力是逐渐增大的。所以赤道以外的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地转偏向力大小会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甲地较丁地纬度高。其地转偏向力也较大,A错误。地球表面上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或航线)指的是经过这两点的球大圆在这两点间的一段劣弧长度,这个圆的圆心必须经过球心(即地心),在大圆上(除赤道和经线圈)的这段劣弧在北半球向北凸、南半球向南凸,所以甲到乙走最短的距离,其方向是先东北后东南,B错误。地球表面的线速度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乙地较丙地纬度高,所以线速度较低,C错误。地球表面昼长的年变化幅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大,甲、乙较丙、丁的纬度高,昼长的年变化幅度也较大,答案是D。
小题2:由题目可知,丙与丁同纬度,且丁地全年昼夜等长,可推出丙与丁位于赤道上。相当于赤道上线速度一半的地方是南北纬60°,所以甲乙两地的纬度是60°,南北纬60°的大陆西岸一般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降水比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要少,所以A错误。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实地距离约111千米,由题目可知甲与丙,乙与丁同经度,且甲、乙经度差为60°,所以丙、丁两地间也相差60°,111×60=6660千米,B正确。极昼或极夜只出现在南北极圈至极点范围内,由上题可知甲乙两地的纬度是60°,所以没有极昼或极夜现象,C错误。60°欧亚大陆沿海附近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D错误。
小题3:若某日甲、丁同时日出,则甲和丁两点的连线为晨线,甲和丁连线左为夜右为昼,可知北半球昼长夜短,是夏半年,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是热带草原气候,此时是干季,A错误。澳大利亚西南地区的珀斯位于南半球,是地中海气候,此时为冬季温暖湿润,B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是在7月份,而材料所示时间是夏半年,不一定就是7月份,C错误。北太平洋地区的台风一般形成于夏秋季节,所以西北太平洋沿岸地区可能受到台风影响,答案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