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12分)读“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 在图中公转轨道上用箭头标出地球的公转方向.

⑵ 在地球位于A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是___     __。

⑶ 当地球位于B处时,太阳直射在_  ____上,此时大同的昼长为_____小时。

⑷ 在C处地球上画出晨昏线,标出是晨线还是昏线;此时南半球为_____ (季节);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_____。

⑸ 当地球从C运动到D处过程中,大同的昼长_____________ (渐长或渐短),正午太阳高度____ (变大或变小)。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图略(逆时针方向)

(2)夏至  23.5°N

(3)赤道,12

(4)图略 夏季 昼最短夜最长 

(5)渐长 变大 先变快后变慢

题目分析:

(1)公转方向标注在公转轨道上,逆时针方向是自西向东。

(2)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A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3)结合A位置的太阳直射点为北回归线,判断为夏至日;C位置的太阳直射点为南回归线,判断为冬至日,则B表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4)晨昏线的特征:过地心,与阳光相垂直;结合自转方向,图示晨昏线部分由昼半球即将进入夜半球,故判断为昏线。C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判断为冬至日,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

(5)C位置表示冬至日,D表示春分日,故从C运动到D位置,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故大同昼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变大。从冬至日到春分日经过地球公转的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故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为:先变快后变慢。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