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是怎么回事?
参考答案:
心脏由左、右冠状动脉供应血液。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即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占90%以上),引起心肌供血不足,继而造成心肌病变,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另外,血压降低、主动脉瓣病变、血黏度变化、心肌本身病变(如心肌炎、心肌病)等也可直接导致心脏供血减少;还有一种情况,心脏供血没有减少,但心脏氧需求量增加了,如发热、运动、贫血等,这是一种相对的心肌缺血。
心脏的供血始终是波动的,通过机体自身调节,促使血液供需相对恒定,保持心脏正常工作。如果任何一种原因引起心肌缺血,经机体调节不能满足心脏工作需要,一般会伴有心绞痛等临床症状,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肌缺血。心肌最怕缺血,缺血就会缺氧。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血管病,在发病早期常无症状表现,逐渐出现气短,表现为呼吸急促,原先上三四层楼无甚感觉,如今刚上二楼就出现心慌气短、心跳加快,说明心肌供血不足,心功能减弱,这都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