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梁启超将变法的过程描述为康有为由布衣而卿相的个人发迹史,将清政府陆续推行的新政缩减至康有为主导的“百日维新”,将康有为思想诠释为戊戌年新政运动的唯一指导思想,将 * * 的原因约化为主维新的光绪和主守旧的慈禧之间的帝后党争。这些观点在现行的叙述中演变为:康有为是维新运动的主要领袖,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构成的维新派是当时唯一的进步力量,康有为的思想是变法的主导思想,他多年奔走推动了变法运动的发展,并最终得到光绪帝的支持,于1898年推行了短暂的新政。
——余音:《百年黄昏:回到戊戌变法历史现场》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曾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某班组成了三个兴趣小组对这两个派别的关系进行探讨论证,结果得出了以下三个结论:
(1)材料一中梁启超将“康有为思想诠释为戊戌年新政运动的唯一指导思想”,梁启超这样评价的依据是什么?试简要说明之。
(2)材料二中的三个结论,只有一组是准确的,请加以判断并简要论证。
第一组 | 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
第二组 | 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
第三组 | 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
答案:(1)维新变法前夕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对于动摇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形成了很大的冲击;他的“托古改制”理论把孔子奉为变法改制的祖师,以此论证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他以“三世”说来强调中国应由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的必然性。他的思想在维新变法时期影响最大,故而梁启超认为其思想是变法的“唯一指导思想”。
(2)第三组: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异曲”:维新派主张改良,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革命,实行民主共和制。
“同工”:都主张学 西方,反对君主专制,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救亡图存。
“殊途”:维新派开展了自上而下的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同归”:都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或: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但最终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以上四点每点2分,共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