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个前沿课题——如何利用“虫洞”作为太空旅行的捷径。让太空人能在瞬间纵横宇宙。早在64年前,爱因斯坦就提出有关“虫洞”的理论。虫洞能扭曲空间,是宇宙的隧道,可以使原来相隔亿万里的地点变得近在咫尺。

不过,物理学家一直认为虫洞的引力过大,足以毁灭所有进入它的东西,因此不可能用于宇宙旅行方面。新的研究却发现,虫洞的超强力场可以通过“负质量”来中和,吸去周围所有的能量。“负质量”曾被认为只存在于理论之中。不过,最近这个观念已被打破,因为美国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已经成功地证明,“负质量”存在于现实世界。根据维瑟领导的另一队研究人员的计算,“负质量”可以用来控制虫洞。他们指出,“负质量”能扩大原本细小的虫洞,使之足以让太空船穿过。

他们的研究结果引起美国太空总署的兴趣。太空总署正在考虑拨款资助有关研究。其发言人表示,虽然研究可能需要许多年,但是潜在的回报实在太大。他说:“这些研究会带来人类航天史的革命,使我们最终可以进行星际旅行。现在我们被困在地球上,要行至最近的另一个星座,需要数千年时间。未来的太空人却可以通过虫洞,在一瞬间到达如此遥远的地方。”

不过,许多科学家仍然对“虫洞旅行”持保留态度。他们指出,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所制造的“负质量”其实极其微量,要动用最精密的仪器才能勉强探测到。他们认为,要制造足以中和虫洞的“负质量”是几乎不可能的。

小题1:下列关于“虫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虫洞能使宇宙中原本相距遥远的两地变得相近,是因为它能扭曲空间。

B.虫洞具有超强力场,它产生的巨大的引力,能毁灭进入虫洞的物体。

C.虫洞是宇宙隧道,它原本是比较细小的,太空船无法通过。

D.虫洞中有“负质量”,当它达到足够量时,可以中和虫洞的引力。小题2:对第二段的主要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虫洞的超强力场引力太大,足以摧毁太空部,因此不可能用于宇宙旅行。

B.“负质量”存在的事实打破了“负质量只是在理论上存在”的观念。

C.“负质量”的发现,为消除虫洞引力,扩大虫洞空间,从而实现“虫洞旅行”提供了可能性。

D.“负质量”具有中和虫洞超强力场、消除虫洞引力,以及扩大虫洞的作用。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利用“负质量”来消除虫洞引力和扩大虫洞空间,这是实现“虫洞旅行”的必要条件。

B.科学家们虽然对“虫洞旅行”持不同态度,但都承认虫洞和“负质量”的存在。

C.因为目前科学家们只能制造极其微量的“负质量”,所以要实现“虫洞旅行”还需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

D.美国太空总署之所以考虑拨款资助有关虫洞的研究,是因为它具有极大的经济回报。

答案

小题:D

小题:C

小题:D

小题:(“虫洞”中没有“负质量”,它存在于“现实世界”。) 

小题:(A.原文语意为可以借助“负质量”中和,从而能用于宇宙旅行  B.不是该段主要内容  D.不是“消除虫洞引力”而是“吸去周围所有的能量”。) 

小题:(不是因为“具有极大的经济回报”而是研究会“带来人类航天史的革命”,实现星际旅行。)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9分)

当郭美美在微博上虚构“红十字商会总经理”这个身份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想到自己的一次“作恶”居然产生了如此持久而巨大的“蝴蝶效应”,不仅给中国红十字会带来了“灾难性”的信誉危机,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人的善良和爱心。

也许,喜欢虚构事实的郭美美们并不在少数,他们并不知道,“你要用真实的方式交流”是微传播时代最核心的价值主张,也是微传播最迷人和最激动人心的地方。扎克伯格发明社交网络的初衷,就是“通过要求人们对其行为负责以及使用真实身份,从而建构起一个更安全、更值得信赖的互联网模式”。微博所倡导的“透明度、信任、联系、分享”等核心价值观,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互联网的生态环境,它把人们从以Google为代表的毫无感情色彩的“信联网”时代,带入了以Facebook、Twitter、Weibo为代表的极度透明和真实身份的“人联网”时代。在这个真实、透明的微世界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什么样的关系,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一切真善美都会得到张扬,一切假恶丑都将原形毕露,如果不诚实,就会受到惩罚,如果不透明,就会遭到“人肉”。

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极端透明度”,成为一股不可遏制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它所带来的“共景式监狱”的集体围观图景,对社会管理控制方式,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自古以来,社会控制的主动权都是掌握在掌权者手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个社会究竟拥有什么样的开放度和透明度是适合的?这都是由掌权者决定的。而最近十年,微博成为历史上最天然的民主推进工具,成为打破全球权力平衡的一个有效工具。微博赋予每一个个体以权力,使得他们能够更加有效地交流,帮助他们不再受到压制。

因此,在“社会透明度”日益增强和“社会信任度”日益匮乏的双重挑战之下,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提高透明度来增强信任度,不能建立起二者之间有效的作用机制,不能改变政府的社会管理运作方式的话,那么可以想象的是,在微博上形成的“余众的反抗”力量,一定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在未来的岁月里,可能会导致权力消解和社会动荡。

如果说微博倡导的这种“极端透明度”可能会侵犯到个人隐私,令很多人“望微博而止步”的话,那么对于像中国红十字会这样的公益慈善机构和政府的公共服务部门,却正是要大力倡导透明公开,因为慈善是没有隐私可言的。因此,在郭美美炫富事件中,中国红十字会的危机公关别无他途,唯一的良策就是“提高透明度——好事要出门,坏事要讲清”。一方面依据国际红十会的做法,向网民清楚解释筹集善款的具体运作模式,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另一方面,对慈善运作的不规范行为进行主动认错、曝光,化解敌意,重树形象,并进一步提出公开透明的有效监督举措。总之,越早实施“透明慈善战略”,越有利于化解公众对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

小题1:下列不属于“人联网”特征的一项是

A.倡导个人在网络上使用真实身份,说真实的话,做正确的事,并对个人的行为负责。

B.“人联网”是极度透明的,善与恶都会暴露出来,如果不诚实,就会受到惩罚,如果不透明,就会遭到“人肉”。

C.“人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会侵犯到个人隐私,也能化解敌意,重树形象,消除误解,增进了解。

D.相比于“信联网”,“人联网”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多了真诚和信任,因而更具人性化。小题2:下列分析与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郭美美事件的影响持久而巨大,是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公益性特征和人们对它的期望分不开的。

B.微博会形成“余众的反抗”力量,一定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还会导致权利消解和社会动荡。

C.虽然发明者希望建构起一个更安全、更值得信赖的互联网模式,但目前的互联网上仍然充斥着不少虚假信息。

D.在透明化的舆论监督之下,新的危机公关也必须提高透明度,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小题3:微博等互联网技术的出现给社会管理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3分)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