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
时 间 | 内 容 |
1862年 | 创办北京同文馆(外语) |
1863年 | 创办广方言馆(外语) |
1866年 |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 |
1867年 | 创办天文算学馆(科技) |
1887年 | 创办天津电报学堂(科技) |
1872—1875年 | 派遣留美学生共120人 |
——胡鹏林《从京师同文馆到京师大学堂》
材料三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管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学堂在人才培养方式、教育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特点。
(2)京师大学堂创办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指出材料一、二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共同点。材料二反映了维新派教育变革的什么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南京临时政府的办学宗旨和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前期上述教育改革的进步意义。
(1)方式、内容: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注重学生自然科学知识教育。
目标:培养洋务实用人才。
(2)背景:19世纪末中 * * 危机空前严重,八股取士制度制约了人才培养,维新派推动“百日维新”设立京师大学堂。
共同点: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不再儒家经典为唯一内容。
局限性:教育保留封建纲常伦理(或儒家经书)内容,反映了维新变法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3)宗旨:坚持民国民主精神教育。
进步性:教育内容抛弃了封建伦理纲常(或儒家经书),改变了旧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全面,注重自然科学知识教育。
(4)评价:冲击了封建教育体制,有利于近代社会实用人才培养,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