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

时 间内   容
1862年创办北京同文馆(外语)
1863年创办广方言馆(外语)
1866年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
1867年创办天文算学馆(科技)
1887年创办天津电报学堂(科技)
1872—1875年派遣留美学生共120人
材料二 《京师大学堂章程》首先确定了晚清以来被尊为国策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学问应当分天文、地学、道学、政学、文学、武学、农学、工学、商学、医学十科。“中学”包含经史子集和理学传统)的办学宗旨。……《京师大学堂规条》中规定:“……五经四子书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万古而常新,又如布帛菽粟不可一日离,学者果能切实敦行,国家何患无人才,何患不治平”……。

——胡鹏林《从京师同文馆到京师大学堂》 

材料三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管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学堂在人才培养方式、教育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特点。

(2)京师大学堂创办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指出材料一、二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共同点。材料二反映了维新派教育变革的什么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三,指出南京临时政府的办学宗旨和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前期上述教育改革的进步意义。

答案

(1)方式、内容: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注重学生自然科学知识教育。

目标:培养洋务实用人才。

(2)背景:19世纪末中 * * 危机空前严重,八股取士制度制约了人才培养,维新派推动“百日维新”设立京师大学堂。

共同点: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不再儒家经典为唯一内容。

局限性:教育保留封建纲常伦理(或儒家经书)内容,反映了维新变法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3)宗旨:坚持民国民主精神教育。

进步性:教育内容抛弃了封建伦理纲常(或儒家经书),改变了旧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全面,注重自然科学知识教育。

(4)评价:冲击了封建教育体制,有利于近代社会实用人才培养,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