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旧梦已成烟,谁识当年场上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直到举世都为之震动,认为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瞠乎其后。
——《字林西报》
材料二:(废除八股取士,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
——《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 * * 之总原因有二大端:其一由西后与皇上积不相能,久蓄废立之志也。其二由顽固大臣痛恨改革也。
——梁启超《戊戌 * * 记》
材料四:在戊戌期间,康广仁曾批评其兄康有为:“规模太大、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动太大。”
——李书源、管书合:《洋务派与戊戌维新运动》
材料五: * * 之总原因,盖出于光绪帝之怯懦,无权无勇,积威所施,不克自拔,慈禧以玩偶视之,一有异动,则随其喜怒而置焉!
——萧一山《清代通史》
材料六: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
——陈恭禄《中国近代史》
材料七: 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维新派)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稣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英)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问题:(23分)
(1)材料一中“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有哪些?(5分)
(2)归纳上述材料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有哪些不同角度的认识。(2分)
(3)根据上述材料,评述“是什么断送了戊戌变法”。(16分)
(1)(5分)
政治上,准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冗官闲衙(2分)
经济上,设农工商局保护鼓励农工商业(1分)
科教上,奖励科学发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设立京师大学堂(2分)
(2)(2分)
维新派自身局限;依靠力量;顽固派抵制;社会力量的支持(答出2个即得4分)
(3)(16分)
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五个递进的层次评分:
第一层次:前结构的回答。只有结论而没有用材料加以论述,或回答与材料无关。(0分)如:是维新派自身断送了戊戌变法。
第二层次:。单点结构的回答。从一个角度用一个材料来进行论述。(2—5分):如:是维新派自身断送了戊戌变法,改革太快。
第三层次:多点结构的回答。能从一个角度用多个材料来进行论述。(6—9分):如:是维新派自身断送了戊戌变法。改革太快,规模太大,理论有缺陷。
第四层次:关联结构的回答。利用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10—13分)如:是维新派自身断送了戊戌变法。改革太快,规模太大,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断送戊戌变法,一方面是专制权力的争夺,另一方面是改革危及自身利益。
第五层次:抽象拓展结构的回答。超越材料本身而进入抽象、提升的层次 (14—15分)
进一步提炼出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如能指出:A.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思想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b.改革的领导集团是否拥有足够的智慧和力量;c.改革的策略是否得当并且实施到位;d.改革是否获得足够的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