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各地水价“涨声一片”,围绕着新一轮水务改革亦产生了不少争论,“不能因为穷人喝不起水就不涨价”的说法更引来强烈质疑。某校高三同学注意到这一情况,围绕“水价的形成和水务改革”开展探究活动,现邀请你参与活动。同学们通过调查发现,某网站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激烈讨论:
甲方:水资源费之前价格是比较低的,水价不上调,实际付出的是环境代价和人们的健康代价。
乙方:水作为生活必需品要充分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其价格的调整需审慎稳妥,不可盲目一刀切。
(1)你是赞成甲方还是乙方观点?请结合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理由并就水价形成谈谈自己的看法。(5分)
(2)同学们通过探究发现:本轮水价上涨的讨论多了一个新话题,水价上涨与洋水务的大举进入是否相关?已经有相当多的媒体认为洋水务是水价上涨背后的推手,水制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在水制改革中怎样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取向?(10分)
(1)①甲方: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1分)水价上升,有利于消费者形成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理性消费观。(2分)
或者乙方:生活必须品的价格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1分)自来水属于生活必需品,其价格上升对人民需求量的影响较小,但由于是人们不得不消费的生活必须品对生活影响大。(2分)
②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我认为水价既应该反映商品的价值量又应该反映自来水的稀缺性。(2分)
(2)①水制改革中既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5分)
②水制改革必须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结合,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5分)
题目分析:(1)甲的观点是要提高水价,因为价格对需求具有调节作用,价格高,需求就会降低,如果水费提高,自然会引导消费者节约用水。
乙的观点是不提高水价,因为水对于人们来说是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对必需品的需求影响不大,但因为水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如果价格过高,将对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
影响价格的是价值和供求,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2)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所以既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尽管有大量的洋水务进入我国,依然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防止受制于人。
点评:经济生活确定知识点的方式就是问什么答什么,直接根据问题来确定所需要的知识点,如本题问要不要降低水费,降低,对应的是价格对需求有引导作用,不降,对应的是价格对必需品需求的影响;考生要想把主观题答好,不仅要会定位知识点,而且还要对知识点准确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