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世界第一CEO”杰克·韦尔奇首次来到成都,当谈到成都给以他的第一印象的时候,他惊讶地表示成都的发展太快了,那些高楼大厦就是最好的见证。
B.陕西省汉中市今年投资上百万举办“油菜花节”,甚至为了搭建会场及停车场,撂荒50多亩农田,这种奢华的做法引起游客广泛刍议
C.在大学创新体系中,相当多的学校对本科教学不以为然,许多院士、博导和学术带头人,几乎没有人愿意在本科教学第一线长期耕耘。
D.公立医院改革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一方面药费降了,但是另一方面门诊费和其他医疗服务费却大幅提升,最终让患者来承担改革的成本。
答案

D

题目分析:
D项,“按下葫芦浮起瓢”比喻做事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形容在遇到问题时,由于事先没有准备充分而使事情无法得到圆满解决。A项,“给以”后面只说所给的事物(并多为抽象事物),不说接受的人。这里应为“给”,后面跟接受的人。B项,“刍议”为谦辞,指自己的不成熟的言谈议论,亦指浅陋的议论,此处可改为“热议”。C项,“不以为然”是不认为是对的,应改为“不以为意”,即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案例五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4岁,幼儿园教师。 案例介绍:求助者半年前偶然遇到了比她大几岁的儿时伙伴。得知对方一直对她有迷恋之情。从此,他们之间的关系迅速发展。此后几个月中,两人的关系一直很好。然而有一天,就在他们从电影院回家的途中,儿时伙伴一直保持少见的沉默,当到求助者的家门口时,他提出分手不再来往。求助者无法相信和接受这样的事实,百思不得其解。内心非常痛苦,她不甘心地不停地给他打电话,不停地发短信,要求他给自己一个理由,可是都音讯皆无。求助者无法自拔,主动前来求助。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说说你痛苦的原因吗 求助者:他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呢?我爱他!他也说过爱我,他这么一甩手,就此头也不回地走了,甚至连一句解释的话也没有。 心理咨询师:你痛苦的原因是因为别人拒绝你,使你生气是吗? 求助者:那当然是,我这么爱他,不应该被拒绝的,尤其是以这种方式。 心理咨询师:按你所说,你很爱他,那么他也应该非常爱你,你是不应该被拒绝的。 求助者:是啊。 心理咨询师:因此,你信奉的是当一个人喜欢别人时,别人就应该喜欢他。 求助者:应该的,咱们不是都要礼尚往来嘛! 心理咨询师:按你的逻辑推理,有一位男同事喜欢你,你肯定就应该喜欢他。 求助者:(沉默)不能呀! 心理咨询师:都是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在你喜欢别人时你要求别人必须喜欢你,在别人喜欢你时你却不必喜欢别人,你的说法前后是存在矛盾的,你怎样进行解释呢求助者:是有些矛盾,但他也不能那样对我呀,一点理由都没有呀。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痛苦和生气是由于他没告诉你理由,你要求别人必须像你一样来处理问题,你认为你的信念是合理的,而他的做法和信念是不合理的,所以你生气。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你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是由不合理的信念所造成的,通过改变它,你就能改善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能是这样吗 心理咨询师:有些事情可以有明确的理由,也可以没有明确的理由,就像一枚抛 出的硬币,落下来有多种可能,现在出现了你不想要的一种情况,你就出现了情绪反应,如果你能接受多种结果,你就能摆脱情绪困扰。 求助者:我好像明白了,本来有多种可能的事,我就要求了一种? 心理咨询师:你对别人提出要求,要求他必须这么做,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一种不合理 的信念。如果我们把对别人的“要求”变成“希望”,当我们不希望的事发生时,最多是一种失望,不会过分的怨恨别人,自己也就不会如此痛苦和生气了。 求助者:你讲的很对。

多选: 按照埃利斯的ABC理论,本案例中的A包括( )。

A.A遭到男友拒绝

B.我爱他他也应该爱我

C.男友不回短信

D.他喜欢我我就喜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