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在思想品德课上,老师为同学们展示了下面两则材料:

材料二  2013年5月4日开始实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凡是在食品中添加禁用物质的行为均应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

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小题1:看到材料一, 同学们各抒己见,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小望:“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少数生产经营者见利忘义,道德缺失

B.小箩:“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消费者过于宽容和忍让造成的。”

C.小金:“我们应加强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D.小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国产食品的信任。”小题2:看到材料二,有同学指出:“在食品中放入添加剂的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对此疑问,同学们进行了探究。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小丽:“放入添加剂的行为触犯了食品安全法,是犯罪行为。”

B.小金:“滥用添加剂,侵犯了公民的食品健康权,是违法行为。”

C.小箩:“添加禁用物质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D.小望:“在合法范围内使用添加剂,不是违法行为。”

答案

小题1:B 。

小题2:A 。

小题1: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因为消费信息、食品安全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是作为弱势一方出现的,当发现某种食品出现安全问题时,消费者已经为此买单,除非引起较大事件,如伤亡、疾病,否则由于举证困难,只能选择以后不消费某种食品,而并非消费者的宽容忍让。所以选B。

小题2:在我国现行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中,是允许加入添加剂的,只是不得滥用、过量,不得添加有毒有害的添加剂。加入过量、有毒有害添加剂的行为,按照行为危害性,也分为一般违法和犯罪,把放入添加剂的行为一概论为犯罪是不对的,所以选A。。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劝  学

荀子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自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心一也/(用心)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横渡)

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用来……的办法)

D、君子学而日参省乎己/(广泛地)

2、下列句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

B、则明而行无过矣/失其所与,不

C、吾尝终日思矣/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用亡郑以陪邻

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 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给划线句子正确加注标点。

骐 骥 一 跃 不 能 十 步 驽 马 十 驾 功 在 不 舍 锲 而 舍 之 朽 木 不折 锲 而 不 舍 金 石 可 镂。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