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戊戌变法后,康有为 “八年于外,列国周游……熟考中外之故,明辨欧华之风,鉴观得失之由,讲求变革之事”。录得其心得如下:

材料一 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而为人所弱,或分乱久矣。……各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英国之政,是自然积化,非仿效而得。病症不同,不能用一方。

材料二 凡万国政俗之初更,志士学人阅历必浅,既寡书传,又未亲游,但愤于积弊,耻于国弱,发愤太过,张脉怒兴,故未及深思,轻为举发。故皆先行破坏而后徐图建设之功。……忧虑强邻四逼,不能容我从容图治也……破坏甚易,建设甚难,大火随风不知所底,其不至亡国者幸耳。

——上述材料均选自《康有为遗稿》

材料三 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 * * ”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

(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

——夏衍《懒寻旧梦录》

材料四    使戊戌 * * 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胡适《留学日记》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康有为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6分)

⑵材料三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3分)

⑶材料四的观点正确吗?简述你的理由。(3分)

答案

⑴不顾国情照搬西方政体;低估改革的困难,盲目乐观;缺乏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急功近利,急乎求成。(任答3点得6分,)

⑵普通民众连戊戌 * * 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整个戊戌运动了。由此可见,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严重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3分)

⑶不正确。出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实行改良在中国行不通的,戊戌变法必然失败。(3分)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