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                                                        ——《汉书·贾邹枚路传》

材料二:

图一 秦朝疆域图

材料三:

图二  唐朝对外交通图

(1)读图填空:秦朝定都____,唐朝定都长安,时间相隔________年。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①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在交通发展方面的突出贡献,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交通发展方面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内容,对你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咸阳;838。

(2)①贡献:车同轨;修灵渠;形成以咸阳为中心四通八达的道路网。作用: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②特点:陆路、水路、海路交通发达,形成了几个交通中心。原因: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灿烂;民族交往密切;实行对外开放,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等。    

(3)启示:国家统一是交通事业发展的前提;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密切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就必须大力发展交通事业;古代中国具有开放的胸襟,领先于世界。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 * * 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1.第一段文字在结构上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部分描写人物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____。人物性格鲜明,分别用文中的两个成语来概括,奥本海默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邓稼先则是_____________ 。

3.文中关于奥本海默是选择事例加以____描写,关于邓稼先则是选择事例加以____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加粗词“最有”可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线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