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青山寂静倾听深切思念,岷江奔腾激扬奋进力量。09年5月12日下午,当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这个举世震惊的危难时刻过去整整一年之际,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在震中汶川县映秀镇隆重举行。中 * * * * 、国家 * * 、中央军委 * * 胡 * * 出席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向在地震灾害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向为夺取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表达深切思念,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奋力夺取抗震救灾斗争全面胜利。某校高二(4)班学生围绕“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主题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镜头一:同学们在谈到地震发生的原因时说道:“天灾不由人”,谈到抗震救灾时提出“抗灾不由天”。

(1)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对“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二:同学们一致认为:这场抗震救灾斗争,显示了党和人民的伟大力量,也锤炼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和力量,也必将激励着我们信心百倍地实现中 * * 的伟大复兴。

(2)上述观点是如何体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本次罕见的灾害是自然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因此“天灾不由人”有其合理性。但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如果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②规律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因此,“抗灾不由天”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抗灾过程中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2)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在抗震救灾斗争中,锤炼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和力量,也必将激励着我们信心百倍地实现中 * * 的伟大复兴。

问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