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推荐水质主要控制指标分为()个等级。

A.8个

B.9个

C.10个

D.11个

答案

参考答案:A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解读印度洋大地震  新华社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26日上午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灾难,波及了印度洋沿岸的7个亚洲国家和1个非洲国家,造成十几万人丧生。为什么这次地震震级如此之强、灾难波及面如此之广、并造成如此巨大的人员伤亡?就这些问题,各国地震专家分别做出解读。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晓东认为,这次地震是一次发生在板块边缘的逆冲型地震。苏门答腊以北地区位于印度板块边缘,板块边缘的一个长距离破裂带通过长时间积累,蓄积了巨大能量,最后这些能量集中释放出来,这就是此次大地震的直接原因。张晓东介绍说,此次地震中断层移动导致断层间产生一个空洞,当海水填充这个空洞时产生出巨大的海水波动。这种波动从深海传至浅海时,海浪陡然升到十几米高,并以每秒200米的速度传播,形成海啸。

英国地质调查局的地质学家戴维•布思将此次地震引发海啸的过程比喻为在海底划动着一支巨大的桨。“一个巨大的水柱在移动,我们说的是数十亿吨水(的一个大水柱)。这是一种异常巨大的扰动。”布思说,“这一水柱以每小时800公里的速度移动,并很快从震中传递到斯里兰卡,造成那里惨重的人员伤亡。”

美国地质学家布鲁斯•普雷斯格雷夫解释此次大海啸的原因时说:“此类发生在浅海的大地震能使整个海底因此摇摆震动……就像你在搅动浴缸中的水,地震引起的波涌能波及整个大洋。”美国地质调查局已经根据震级将此次地震列为有纪录以来的第五大地震。

虽然此次地震震级很高,并使周边地区都有震感,但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的主要是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此次灾难造成的绝大多数人员伤亡都与海啸有关。对此,美国地质调查局信息中心的专家韦弗利•帕森指出,如果以前在印度洋建立了海啸预警机制,如果能居安思危给人们提供防护教育,这场灾害也许不会夺去这么多人的生命。目前,在印度洋沿岸,竟然没有一个海啸预警中心。帕森认为,这显然是因为印度洋很少出现海啸,使印度洋沿岸国家减低了防范意识,致使“这次海啸袭击的许多地方的居民根本没有任何海啸知识”。

意大利国家地质研究所主管恩佐•博斯基在接受意大利国家电台采访时说,这场地震“让整个地球都在振动”,颤动之强,甚至扰乱了地球磁场。

小题1:对于张晓东的观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次地震是一次发生在印度板块边缘的逆冲型地震。

B.这次地震导致海浪陡然升高达十几米,并以快达每秒200米的速度传播,形成海啸。

C.这次地震导致印度板块边缘的破裂带扩大,当海水填充这个破裂带时产生出巨大的海水波动。

D.这次地震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印度板块边缘的一个长距离破裂带长时间蓄积的能量集中释放出来的结果。小题2:关于印度洋海啸形成原因的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美国地质学家布鲁斯•普雷斯格雷夫则认为这种浅海地震造成了海底的整个震动,引起了波涌波及了整个大洋而造成了海啸。

B.英国的地质学家戴维•布思认为地震使海底形成了巨大的水柱,象一只巨大的奖,以每小时800公里的速度迅速推进,造成大量伤亡。

C.中国张晓东研究员认为是海水倒流入地震断层的空洞内而产生了巨大的海水波动迅速传至浅海,导致海浪陡然升高并迅速传播,形成海啸。

D.意大利国家地质研究所主管恩佐•博斯基则认为这场地震颤动很强,甚至扰乱了地球磁场,因而引起了海潮的突然涨高形成海啸。小题3:下列关于印度洋大地震的阐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这次地震发生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波及了印度洋沿岸的7个亚洲国家和1个非洲国家,造成十几万人丧生。

B.美国地质调查局已经根据此次地震造成的巨大危害将此次地震列为有纪录以来的第五大地震。

C.此次地震震级很高,并使周边地区都有震感,“让整个地球都在振动”。

D.美国地质调查局信息中心的专家韦弗利•帕森指出,如果以前在印度洋建立了地震预警机制,这场灾害也许不会夺去这么多人的生命。小题4:根据文中所提供的信息,推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各国地震专家普遍认为地震和海啸的关系紧密,发生地震后就有发生海啸的危险。

B.按照韦弗利•帕森的说法,这次印度洋海啸之所以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就是由于人们缺少防护意识而导致的。

C.经过这次海啸,加强海啸知识教育和建立海啸预警机制对于印度洋沿岸国家来讲变得十分必要。

D.中国的张晓东研究员推测的海啸形成原理要比另外几个科学家的推测更科学更严密一些。

问答题

某外商投资企业是2002年8月由中方与外方合资设立的生产性企业,中方与外方的投资比例为4:6,双方协议按投资比例享有控制权和收益权。该企业适用30%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免征地方所得税。
2002~2005年企业利润如下:
单位:万元

年度 2002 2003 2004 2005
盈亏 50 -50 40 200

企业按税法规定选择从2003年开始计算减免税优惠期限。
2006年度全年实现销售(营业)收入15000万元,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共计14500万元。其中:
(1)管理费用中列支了业务招待费70万元和12月份用于扩建办公楼的材料价税合计款 20万元,研发费300万元(上年发生研发费220万元);
(2)支付给总机构的合理的管理费用60万元,支付给总机构的特许权使用费20万元;
(3)该企业当年借款800万元用于对外投资,借款利息支出40万元在财务费用中列支,该项投资当年分回投资收益50万元,被投资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15%;
(4)因逾期归还银行贷款支付的5万元罚息在财务费用中列支;
(5)6月份为研究开发新产品组建的研发部主要人员家庭配备空调5台,价税共计11.7万元,计入了管理费用——研发费;
(6)企业“应付账款”明细账上有30万元未付款,已经逾期两年半,但后来一直与对方没有业务往来,也没有其他联系;
(7)投资收益账户中还有该企业在A国的分支机构取得的税后利润200万元,已经在A国缴纳了所得税80万元。
要求:按下列顺序回答问题,每问均为共计金额:
(1)计算该企业2002年~2005年的应纳所得税税额;
(2)计算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中,允许扣除的业务招待费;
(3)计算该企业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
(4)2006年度该外商投资企业境内所得应纳企业所得税税额。
(5)该企业在A国的分支机构已纳税款的扣除限额。
(6)2006年度该企业汇总应缴纳企业所得税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