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造型插花的花材表现形式是()。

A.自然的

B.抽象的

C.自然或非自然

D.非自然的

答案

参考答案:B

阅读理解与欣赏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后徙金城令居。为人沉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击匈奴,获西祁王,擢为后 * *

神爵元年春,诸降羌及归义羌侯杨玉等勘略小种,背叛犯塞,攻城邑,杀长吏。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使御史大夫问谁可将者,充国对曰:“无逾于老臣者矣。愿陛下以属老臣,勿以为忧。”上笑曰:“诺。”

充国至金城,常以远斥候(侦察兵)为务,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尤能持重,爱士卒,先计而后战。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飨军士,士皆欲为用。虏数挑战,充国坚守。

初,罕羌豪靡当儿使弟雕库来告都尉曰先零欲反,后数日果反。雕库种人颇在先零中,都尉即留雕库为质。充国以为亡罪,乃遣归告种豪:“大兵诛有罪者,明白自别,毋取并灭。”充国计欲以威信招降罕羌及劫略者,解散虏谋,

七月,充国引兵至先零在所。虏久屯聚,解弛,望见大军,弃车重,欲渡湟水,道厄狭,充国徐行驱之。或曰逐利行迟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诸校皆曰善虏赴水溺死者数百降及斩首五百余人卤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余辆。兵至罕地,令军毋燔聚落、刍牧田中。罕羌闻之,喜曰:“汉果不击我矣!”后罕竟不烦兵而下。遂上屯田奏,言欲罢骑兵万人留田。

充国奏每上,辄下公卿议臣。初是充国计者什三,中什五,最后什八。诏罢兵,独充国留屯田。明年五月,充国奏言降者三万一千二百人,请罢屯兵,奏可,充国振旅而还。

  充国乞骸骨,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就第。朝廷每有四夷大议,常与参兵谋,问筹策焉。年八十六,甘露二年薨,谥曰壮侯。

(选自《汉书·赵充国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通知:通晓

B.使御史大夫问谁可者将:带领

C.后罕不烦兵而下竟:竟然

D.充国旅而还振:整顿小题2:下列各组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逾老臣者矣 / 不拘时,学于余

B.行必战备,止必坚营壁 / 不足外人道

C.充国计欲威信招降罕羌及劫略者 / 拜为上卿,勇气闻于诸侯

D.缓则走不顾 / 王无异于百姓以王为爱也小题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充国“有大略”的一组是

①无逾于老臣者矣   ②常以远斥候为务    ③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

④充国徐行驱之     ⑤虏赴水溺死者数百  ⑥言欲罢骑兵万人留田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充国年轻时就喜爱将帅的节操,学习兵法,了解边情,行军打仗时爱士卒,沉着稳重,这都是他作战取胜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B.赵充国根据叛羌的情况,采取了以守为主的战略。他到金城后,常常把派侦察兵到远处侦察作为重要事务。行军途中,他小心谨慎,避免伤亡,计划好再作战。到西部都尉府后,敌人多次挑战,他都坚守不应战。

C.赵充国还对敌人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先零羌劫持胁迫那些小部落一起反叛,罕羌首领事先派雕库向都尉报告,都尉扣押雕库作人质,赵充国放他回去,让他告诉首领:要与先零羌保持距离。他进兵到罕羌地域,下令不准焚烧村落,只可到田中去牧马,从而取得了罕羌的好感。

D.赵充国等到敌人久屯松懈之时,引兵去攻击,敌人望风而逃,他只慢慢地追赶,掳获了大量的牛羊车马。打胜仗后,他上书请求撤除骑兵,只留万名士兵在当地屯田。到第二年五月,敌人投降的达三万多人,祸患平息,他请求撤除屯田士兵,整顿队伍,凯旋而归。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或曰逐利行迟充国曰此穷寇不可迫也缓之则走不顾急之则还致死诸校皆曰善虏赴水溺死者数百降及斩首五百余人卤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余辆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行必为战备,止必坚营壁

                                                                           

②朝廷每有四夷大议,常与参兵谋,问筹策焉。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