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位于海边,经过多年填埋,其表层为建筑垃圾,现需在垃圾处理场所在区域建设铁路车站。经勘察,该区域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

(1)杂填土(建筑渣土)厚3m;

(2)垃圾夹海相淤泥层(软塑)厚3~8m;

(3)硬塑土厚8~24m;

(4)软风化花岗岩;地下水与海水有水力连通。该车站的地基处理原设计为CFG桩加固,桩位布置为2m×2m,桩径为****,桩长为15~17m。

事件一:为了尽快进行施工,施工单位进场后选择了两处垃圾夹海相淤泥层4m的地点采用长螺旋法进行了成桩工艺性试验,取得了相应工艺参数,由于****的原因,未进行桩的检测。全面开工后,施工单位由于设备原因将施工方法改为振动沉管法,并参照之前取得的试验参数进行CFG桩施工。

事件二:施工一段时间后,地面普遍隆起,拔管后发现缩径,成孔十分困难,已施工的桩身按规定进行钻芯取样,0~-3m范围内显示有成型混凝土芯样,*****下芯样中均出现大量的碎石夹淤泥和垃圾。

事件三:针对事件二的情况,施工单位又对长螺旋法施工的CFG桩进行了取样,发现存在的问题与振动沉管法施工所成CFG桩的问题一致。随后,施工单位提出了变更设计申请,经各方现场复核并批复后按变更后方案施工,顺利完成了地基处理工程。

根据背景资料,指出并分析-3m以下CFG桩未能成桩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变更设计方案。

答案

参考答案:

原因:因为有海相质淤泥,邻桩施作时会挤压淤泥质土体引起旁桩缩颈和断桩,淤泥质土体与CFG桩材料混合造成断桩桩体不完整,淤泥质土体侧向力不够,形成负压影响CFG桩成桩。

合理的变更设计方案:变更施工方法,采用碎石桩或塑料排水板施工进行地基处理。

判断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