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材料一 窃顷者德人割据胶州,俄人窥伺旅大……臣累上书,极陈时危,力请变法,格未得达。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皇上若决定变法,……今群臣具名上表,咸革旧习,黾勉维新,否则自陈免官,以激厉众志。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二 西太后与荣禄已早定密谋,于前一日下诏……(命)二品以上大臣,成具折诣后前谢恩。 * * 之事,亦伏是矣。 

——梁启超《戊戌 * * 记》

材料三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

——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

材料四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 必除旧布新, 两者之用力相等, 然可有新也。 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 * * 记》

(1)据材料一,概括戊戌人士的变革心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心态出现的社会背景,并说明材料中变法建议难以实行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太后下诏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反映了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又有哪些保留?(4分)

(4)材料四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和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4分)

答案

(1)迅速变革;全面变革。(2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剧。(2分)光绪帝没有掌握实权;守旧势力十分强大。(2分)

(2)目的:控制人事任免权,防止光绪帝破格提拔维新派。(2分)

反映出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导致了变法的失败。(2分)

(3)创新:实行立宪政治(君主立宪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2分)

保留:保留了君主的权力和地位。(2分)

(4)论者:变法策略过于激进;辩者:制度变革不彻底。(4分)

题目分析:

(1)注意材料信息“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分析戊戌人士的变革心态;结合材料信息“窃顷者德人割据胶州,俄人窥伺旅大……臣累上书,极陈时危,力请变法,格未得达。”可知当时民族危机严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变法建议难以实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信息“命)二品以上大臣,成具折诣后前谢恩。 * * 之事,亦伏是矣”进行分析。

(3)根据材料信息“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 进行分析。

(4)注意双方观点:论者 “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辩者“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点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近代化历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即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也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深入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准确认识社会性质对改革的影响,注意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异同点,善于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问答题

某机电工程项目的招标人于2000年10月11日向具备承担该项目能力的A、B、C、D、E 5家承包商发出投标邀请书,其中说明,10月17~18日两日的9~16时在该招标人总工程师室领取招标文件,11月8日14时为投标截止时间。该5家承包商均接受邀请,并按规定时间提交了投标文件。但承包商A在送出投标文件后发现报价估算有较严重的失误,遂赶在投标截止时间前10分钟递交了一份书面声明,撤回已提交的投标文件。 开标时,由招标人委托的市公证处人员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确认无误后,由工作人员当众拆封。由于承包商A已撤回投标文件,故招标人宣布有B、C、D、E 4家承包商投标,并宣读该4家承包商的投标价格、工期和其他主要内容。 评标委员会委员由招标人直接确定,共由7人组成,其中招标人代表2人,本系统技术专家2人、经济专。家1人,外系统技术专家1人、经济专家1人。 在评标过程中,评标委员会要求B、D两投标人分别对其施工方案作详细说明,并对若干技术要点和难点提出问题,要求其提出具体、可靠的实施措施。作为评标委员的招标人代表希望承包商B再适当考虑一下降低报价的可能性。 按照招标文件中确定的综合评标标准,4个投标人综合得分从高到低的依次顺序为B、D、C、E,故评标委员会确定承包商B为中标人。由于承包商B为外地企业,招标人于11月10日将中标通知书以挂号方式寄出,承包商B于11日收到中标通知书。 由于从报价情况来看,4个投标人的报价从低到高的依次顺序为D、C、B、E,因此,从11月16日至12月11日招标人又与承包商B就合同价格进行了多次谈判,结果承包商B将价格降到略低于承包商C的报价水平,最终双方于12月12日签订了书面合同。 问题1.从招标投标的性质看,本案例中的要约邀请、要约和承诺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2.从所介绍的背景资料来看,在该项目的招标投标程序中存在哪些方面不符合《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请逐一说明。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