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陈驭虚墓志铭

方 苞

君讳典,字驭虚,京师人。性豪宕,喜声色狗马,为富贵容,而不乐于仕宦。少好方,无所不通,而独以治疫为名。疫者闻君来视,自庆不死。京师每岁大疫,自春之暮至秋不已。康熙辛未,余游京师,仆某遘疫,君命市冰以大罂贮之,使纵饮,须臾尽;及夕,和药下之,汗雨注,遂愈。余问之,君曰:“是非医者所知也。此地人畜骈阗,食腥膻,家无溷匽,污渫弥沟衢,而城河久堙,无广川大壑以流其恶。方春时,地气愤盈上达,淫雨泛溢,炎阳蒸之,中人膈臆,困惾忿蓄,而为厉疫。冰气厉而下渗,非此不足以杀其恶,故古者藏冰,用于宾、食、丧、祭,而老疾亦受之,民无厉疾。吾师其遗意也。”

余尝造君,见诸势家敦迫之使麇至。使者稽首阶下,君伏几呻吟,固却之。退而嘻曰:“若生有害于人,死有益于人,吾何视为?”君与贵人交,必狎侮,出嫚语相訾謷,诸公意不堪,然独良其方,无可如何。余得交于君,因大理高公。公亲疾,召君,不时至;独余召之,夕闻未尝至以朝也。

君家日饶益,每出,从骑十余,饮酒歌舞,旬月费千金。或劝君谋仕,君曰:“吾日活数十百人,若以官废医,是吾日杀数十百人也。”诸势家积怨日久,谋曰:“陈君纵逸,当以官为维娄,可时呼而至也。”因使太医院檄取为医士。君遂称疾笃,……数月竟死。

君之杜门不出也,余将南归,走别君。君曰:“吾逾岁当死,不复见公矣。公知吾谨事公意否?吾非医者,惟公能传之,幸为我德。”乙亥,余复至京师,君柩果肂,遗命必得余文以葬。余应之,而未暇以为。又逾年,客淮南,始为文以归其孤。

君生于顺治某年某月某日,卒于康熙某年某月某日,妻某氏,子某。铭曰:“义从古,迹戾世,隐于方,尚其志。一愤以死避权势,胡君之心与人异?

【注】①困惾(zōng宗),阻塞不通。忿蓄:积聚不散。②嫚(màn慢):倨傲,轻侮。訾謷:非议。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好方,无所不通  方:医术

B.余尝造君  造:到……去

C.每出,从骑十余 从:使……跟随

D.惟公能传之 传:宣传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死有益于人,吾何视为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B.①因使太医院檄取为医士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①君之杜门不出也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①胡君之心与人异  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3.下列几句话,全都能表现陈驭虚傲视权势之家的品格的一组是( )

①疫者闻君来视,自庆不死

②君伏几呻吟,固却之

③君与贵人交,必狎侮

④公亲疾,召君,不时至

⑤因使太医院檄取为医士

⑥遗命必得余文以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驭虚能依据前人的生活情况,针对病例采用独特的药方治好病人,并能合理解释病因,医术高超,令人信服。

B.权贵们派人来请他出诊,他坚决拒绝,因为他认为这些权贵“死有益于人”,这表现出他蔑视权贵的正直品格。

C.作者对陈驭虚“性豪宕”“迹戾世”等行为隐含不满,所以对其“为文”的请托以“未暇以为”为借口来应付。

D.本文用几个典型事例(治疫、抗诊与拒仕)来表现陈驭虚的医术和品德,事例不多而人物风貌却跃然纸上。

15.(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公意不堪,然独良其方,无可如何。

译文:  

②吾日活数十百人,若以官废医,是吾日杀数十百人也。

译文:

(2)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

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在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答案

11、D

12、

13、B

14、C

15、(1)①众权贵心中不能忍受,可是只以为他的医术好,对他无可奈何。

②我每天救活几十上百人,如果因做官而废弃医术,这就等同于我每天杀死几十上百人啊。

(2)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在至者。

11、(为……作传)

12、A(A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可译为“呢” B副词,于是,就;介词,依靠,凭借。C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这。D介词,同,和;动词,给)

13、(①突出陈驭虚医术高超 ⑤这是写诸势家对付陈驭虚的手段 ⑥写陈驭虚的愿望)

14、(“不满”与原文不符,句子表述的因果关系文中也没有根据

15、关键词

(1)①独良其方 ②活:救活,名词用作动词。

(2)(翻译: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回答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而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世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文章的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的。”)

参考译文:

陈典,字驭虚,京城人。性格豪爽不羁,喜欢歌舞女色养狗骑马,显出一副有钱有势的派头,可是他却不乐于做官。年轻时喜欢医术,没有不精通的,而唯独凭善于治疗疫病的本领而闻名。病者听说陈驭虚来看病,自己庆幸不会死了。京城每年都发生大瘟疫,从晚春到秋天都不停止。康熙辛未年,我在京城游历,我的一位仆人染上瘟疫,陈驭虚叫人买来冰块并用大缸盛好,叫他尽情地喝,一会儿就喝光了;到了晚上,将药喝下去,他大汗如雨流,病就好了。我问他这样治的道理,陈驭虚说:“这就不是一般医生所知道的。这里人畜集中拥挤,吃的是腥膻味重的东西,家里没有厕所,污水满街,而护城河长久堵塞,没有宽阔的大河深沟来排放污染物。正当春天的时候,地气聚集上冒,淫雨泛滥,烈日蒸发,伤害人的内脏,阻塞郁积,成为病疫。冰气迅猛下渗,不用这种办法就不能除去病害,所以以前收藏冰块,用于举行宾礼、宴会、丧礼和祭祀等场合,而那些老疫病也受到冰气的渗透,百姓就不会染上疫病。我是借鉴他们流传下来的方法啊。”

我曾经到陈驭虚家中,看见那些权贵们派来催促陈驭虚的使者成群到来。使者们在台阶下叩头,而陈驭虚趴在案几上呻吟装病,坚决推却他们。背开他们就嘲笑说:“他们活着对人有害,死了对人有好处,我为什么要给他们看病呢?”陈驭虚同权贵们交往,一定要戏侮他们,说一些傲慢的话非议他们,众权贵不能忍受,可是只以为他的医术好,对他也无可奈何。我通过大理寺卿高裔和陈驭虚有交情,高裔公亲人染病,派人来请陈驭虚,他却不能及时到达;唯有我请他,没有晚上听说等到天明才去的。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王叔玠为人雅正,交不苟合。太宗召其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 叔玠进曰:“古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叔玠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曰:“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 王叔玠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王叔玠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叔玠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释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王叔玠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曰:“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贤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正确

B.叔玠推诚纳善,每规益,帝益任之。存:想着,思念

C.庐江不道,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贼:杀害

D.伎不进,数被让:责备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叔玠“为人雅正”的一组是(3分)(    )

①叔玠推诚纳善,每存规益       ②臣愿竭狂瞽,佐万分一

③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④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⑤彦博惧,谢罪,叔玠不谢       ⑥时王叔玠与玄龄等同辅政。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王叔玠评论朝中大臣之才时,向太宗坦言自己多方面不如他们,而自己的长处就是能“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表现他谨慎谦虚的品格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B.王叔玠任谏议大夫之职以来,无论是引喻规劝,还是直言相谏,抑或是犯颜廷争,他都以诚待上,以理服君,因而深得太宗的赏识与器重。

C.王叔玠发现太宗有纳庐江王美姬之意,便以郭公因善恶不分而致灭亡的史实作类比,劝谏太宗汲取教训,采纳善言,知恶而去之,终使太宗心悦诚服。

D.王叔玠与温彦博替祖孝孙辩解,致使太宗大怒。王叔玠毫不畏惧地直言,自己因报效皇上知遇之恩,且受命尽忠职守才这样做,过错不在自己而在皇上。小题4: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3分)

译文:                                                            

                                                                

(2)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3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