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英文缩写,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是消费价格的晴雨表,是国家出台政策最主要的依据指标。
材料一:图表:我国2009年10月—2011年1月的CPI走势
注:按国际惯例,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连续超过3%时,即意味着有通货膨胀风险;CPI低于1%时,则有通货紧缩的风险。
(1)概括图表反映的经济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2009年国际、国内经济与市场环境对价格上涨形成较大的抑制作用。从国际看,受美国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我国外需锐减,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加剧了国内相关行业的产能过剩。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因此,我国价格总水平缺乏上涨动力。而2008年、2010年国内物价上涨压力中,有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一些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出台宽松货币政策,给人民币升值带来更大压力;以及由此引发的国际农产品、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外部影响;也有我国自然灾害造成部分的地区蔬菜、水果产量下降以及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农产品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和需求上升的内部原因导致;还有通胀预期引起的惜售炒作、热钱炒作因素等等。
材料三:200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一年来,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迅速而大幅度的调整:从年初的“双防”,(防通胀和经济过热)到年中的“一保一控”(保增长和控通胀),再转向“保增长、扩内需”。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加剧,对我国影响深入,部分企业开始出现经营困难,进而引发企业减薪裁员。“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贯穿这风云突变的一年。2010年下半年,面对物价持续上涨,通胀预期压力加大,“稳物价,防通胀”成了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2011年2月2日,温 * * 在山东考察时谈到:“今年我们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是稳定物价。”目前,国务院拟定措施,抑制价格过快上涨,保证市场供应,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近年来,正是由于我国政府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才保证了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2)根据材料一,结合材料二、三,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是怎样运用“有形手”调控经济运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材料,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说明我国政府不断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合理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2010年7月13日,国家发改委在官方网站上公布《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按照该规定,在重要商品的市场价格出现异常波动,可能对人民群众生活和企业生产造成重大影响时,针对价格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将会大幅度提高。2011年2月27日温 * * * * 来到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网民在线交流,与网民直接对话时指出,将采取4项措施稳物价。
(4)结合材料四,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国家提高对价格违法行为处罚力度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表1反映了2009年10月我国消费价格指数低于1%国际警线,出现了通货紧缩,据此国家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只有2.25%。②从2009年11月起我国消费价格企稳回升,2010年7月起消费价格同比上涨指数连续超过国际警界线且趋于持续上涨趋势,通货膨胀预期压力增大,据此国家及时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连续两次上调利率。③图表进一步说明,CPI上涨指数与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存在因果关系。
(2)①国家运用“有形手”即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综合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来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②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诸如“热钱炒作”等经济违法犯罪现象,加强监管,运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来预防打击,规范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行为。③在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经济出现增长滞缓、需求不足的情况。国家运用经济手段,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调整结构、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促进经济平稳运行。④在2008年1月至10和2009年下半年起,我国经济出现经济过热、通胀压力增大。国家运用的经济手段是,在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前提下,适时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应对通胀压力,给经济“降温”,保持继续健康发展。
(3)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以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体现了上述道理。②规定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自觉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针对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采取不同的宏观货币政策调控经济,是按经济办事的体现。③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改造客观世界,促进事物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近年来,正是由于我国政府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才保证了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是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体现。
(4)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意旨的执行者。国家坚持稳定物价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体现,符合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②依法加大对价格违法行为的处罚,是坚持依法行政和对人民负责的体现,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③我国政府具有保障社会稳定、组织经济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国家发改委高度重视物价稳定问题,是正确行使政府职能的体现,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