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论述题

试述财政赤字的弥补及其宏观经济效应。

答案

参考答案:

(1)弥补赤字的方式:当国家财政出现赤字,一般需要采取相应的方式予以弥补。弥补赤字的方式一般是动用历年财政结余,向银行借款,向银行透支,发行政府债券等。

A.动用历年财政结余:动用历年财政结余就是使用以前年度财政收支有结余的款项来弥补赤字,从理论上讲,财政收支以前年度有结余是可以用来弥补财政赤字的,就好像自己动用自己的钱一样,是可行的。从实际情况看,财政的历年结余款项和其他收入款项一样都以财政存款形式存在中央银行,并已作为资金来源被中央银行运用,当财政从银行提取历年结余款项用作弥补赤字时,如果银行准备金不足,又不能及时收缩信用货币,会迫使银行扩张信用或增发货币,进而导致信用膨胀。所以,从形式上看是财政动用自己的钱来弥补自己的亏空,但实际上涉及到财政与银行的协调和综合平衡问题。故财政在出现赤字并打算动用历年结余款项时,应提早与银行联系,以便银行及时安排好营运资金。否则,财政动用历年结余弥补赤字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B.向银行借款或向银行透支:向银行借款,就是财政向银行借用信贷资金来弥补赤字。向银行透支,就是财政直接通过向中央银行透支的方法弥补赤字,但这种方式极容易引起通货膨胀。1994年以后,国务院规定财政赤字不得再向银行透支或借款。

C.发行政府债券:发行政府债券就是政府以债务人身份向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借款筹资以弥补财政赤字。这是国际上弥补赤字的通行做法。

此外,弥补财政赤字的根本途径是增收节支。这当然主要是指在发展经济、增加生产基础上的增收,在提高效率、效益基础上的节支。如果不是在增加生产、发展经济基础上的增收,只能是靠开征新税种或提高税率、扩大税基来增加税收,虽然也能起到弥补赤字的作用,但靠增税弥补赤字,显然难以解救政府弥补赤字之急,并且还会产生更加不景气的后果。

以上弥补赤字的方法,主要是中央财政采用的。地方政府如出现赤字,只能靠动用历年机动财力。如果没有可动用的历年机动财力,只能是向工商企业借款或挪用其他款项,这样无疑会给以后的地方财政带来更大的困难。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28条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

(2)赤字弥补的宏观经济效应赤字弥补的宏观经济效应与赤字规模大小有关,更主要是由弥补赤字的方式所决定的。弥补赤字的方式不同,其对货币供应量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从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出发,可以把各种赤字弥补方式分为货币融资法和债务融资法两类。

A.货币融资法是指用增加货币发行量的方式来弥补财政赤字的各种方式,包括:

1.向中央银行借款和向中央银行透支;

2.中央银行直接购买政府发行的债券。

3.中央银行依法不能直接购买政府债券,但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从公众手中购买政府债券。上述三种方法都增加了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量。

B.债务融资法是指通过向个人和企业(包括商业银行)发行政府债券来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货币融资法通过中央银行增发基础货币弥补赤字,无疑会产生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结果。不过,三种方式在创造货币的速度方面有所差别:第一种方式最直接也最快;第二种方式次之;第三种方式最慢。第三种方式实质上是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个重要政策手段。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既可以买进公债以扩大货币供应量,又可以卖出公债以减少货币供应量。所以,公开市场操作是否导致财政赤字货币化,主要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府目标。从这个意义来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直接制约着财政赤字的货币效应。

债务融资法的目的就在于尽可能地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结果。当然,要实现这一目的,还要取决于财政赤字的规模、社会总储蓄量、对外筹资能力等诸多因素,在政府预算赤字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如果该国政府对外筹资能力较强,政府可通过提高利率吸引外国资本购买本国公债的话,实现财政赤字债务化的目标就能达到。对于不具有较强的吸引外资能力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即使采用了债务融资法,而如果赤字规模较大,恐怕也很难完全避免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结果。一个国家的国民储蓄总量是有限的。政府公债在国民储蓄中所占分额过大,必然对非政府部分的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从而使投资下降,失业率上升,经济停滞。当然,这里是假设政府公债并不都是有效地用于投资性支出。这样,政府往往迫使央行放松银根,从而出现与债务融资法目的相悖的后果,即使财政赤字货币化或部分货币化。不过,与货币融资法相比,在债务融资法中,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过程较长,数量也有所不同。在具有较强的对外筹资能力的国家成功地采用债务融资法的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即国际收支逆差扩大,并进一步恶化国际收支状况,这不能说不是一大难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绿色的梦

陆文夫

①近些年来,梦特别多。没有美梦,没有恶梦,所有的梦几乎都既模糊,又清晰,大都十分遥远。生活好像一部漫长的纪录片,白天在录制和放映后半部,晚上却在睡梦中从头放起。

②在那纪录片的开头,天空是蓝色的,大地是绿色的,一片柔和的绿色使生命得以舒展。大地的油绿是青青的麦苗,是柳树的绿叶,是还青的春草,是抽芽的芦苇……那好像是梦,我曾经躺在那铺满春草的田岸上,看那油绿的麦苗在蓝天下闪光,在微风中起浪,听那云雀在云端里唧唧地歌唱。

③麦浪,在缭绕的魂梦中经常出现这种绿色的波浪,这种波浪的翻滚能使人感到平和、安静。麦浪不是海浪,没有拍岸的惊涛,没有隆隆的响声,没有海水的咸腥,只有一种细微的沙沙声,大概是麦叶和麦叶相互碰撞。有阵阵野花的香味,却看不见花在什么地方,听得见云雀的叫声,却看不见云雀的身影,她箭似的从麦垄间直插苍穹,飞鸣欢唱一阵之后,又箭似的射入麦浪之间。

④人平躺着,眼迷蒙着,和煦的阳光像一条温暖的、无形的被,躺在这绿色的巨床上,是醒着,是睡着,是梦境还是记忆?

⑤那不是梦,那是半个世纪前的景象。家乡的田野上几乎看不见村庄,远眺村庄都是些黑压压的林带,十分整齐地排列在绿色的田野上。农民虽然不知道什么叫生态平衡,却知道林木是财富,是财富的象征。如果一个村庄上没有树,没有参天的树,而使低矮的房屋裸露在外面,行路的人就会说:“那是一个穷地方。”连叫花子都不会进那个村庄。

⑥小时候,祖母老是跟我讲一个故事,说我家屋后那棵两个孩子都抱不过来的大叶杨,当年只有孩子的手臂那么粗。那年闹春荒,缺草也缺粮,她拿着斧头去砍那棵小树,砍了两下没有舍得,情愿饿着肚子到芦苇滩里去划草叶。那棵大杨树是我们家的骄傲,是我玩乐的天梯,那树上有无数的知了,有十多个鸟窝,可以捉知了,可以掏鸟窝……

⑦我们的村庄家家都有很多树,大多种在门前小河两岸,有些柳树和桃树长大以后就斜盖在河面上,两岸的树像一条绿色的天篷,沿着村庄逶迤而上,这天篷下的小河就成了儿童的乐园。农村里没有幼儿园,都是大孩子带着小孩子,天天在这种绿色的乐园转悠,摸虾、捉鱼、采果实、掏鸟窝、放野火,说是烧过的野草明年会长得更好、更绿。

⑧每逢暮色苍茫,村庄上时不时传来尖锐、悠长、焦急、慈祥的声音,那是母亲在呼唤孩子,那拖得很长的呼唤声,能把一里路之内的孩子从绿色的天地里召回来,洗脸、吃饭,然后便进入梦乡。那梦当然也是绿色的,能使人没齿难忘。

⑨村庄除了树还有竹。我家没有竹园,这是祖父的一大憾事,可我就读的私塾却在大片竹园的旁边,那个村庄家家户户有竹园,一家一家连成片,绵延二三里。读私塾是很寂寞的,整天坐在长板凳上摇头晃脑,念书、写字,动弹不得。八九岁的顽童难以做到这一点,便找各种借口,跑到竹园里去,每次去两三个人,大家轮流,不被老师发现。其实老师也知道,只是睁只眼闭只眼罢了。

⑩竹园是小小蒙童的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是大人们造好了给孩子们看,给孩子们玩的。竹园却是大自然给孩子们的恩赐,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自己去寻找游乐的天地。最有趣的是夏天,教室里闷热,老师也热得受不了,同意学生们把课桌搬到竹园里去学习。十几个蒙童散坐在幽篁里,有的玩耍,有的和老师一起打瞌睡,有的用野藤做吊床。躺在那种悠悠荡荡的吊床上,很快便能熟睡,直到大风吹动竹叶,发出松涛、海涛似的响声,才能把你惊醒,暴风雨来了!

⑾绿色的梦又悄悄地来到枕边,带来了叶的响声,带来野花的香气,似乎还有竹涛的沙沙,还有云雀的唧唧……突然间一阵轰鸣,好像天崩地裂!一辆装着钢筋的大卡车急驰而过,把好梦惊醒,那模仿虫叫的电子钟正报早晨六点。

这也是一种天地,是城市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将来的梦可能是灰色的,白色的,五颜六色的,不是绿色的。可在所有的颜色之中,绿色最具有生命力。

(六)(10分)

小题1:第③段划线句描写梦中的情景,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小题2:第⑥段中,祖母为什么不舍得砍“大叶杨”?请概括原因。(3分)

小题3:第⑩段中,“竹园是小小蒙童的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是大人们造好了给孩子们看,给孩子们玩的。”两个“迪斯尼乐园”内涵有什么不同?(4分)

小题4:文章最后说“这也是一种天地,是城市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将来的梦可能是灰色的,白色的,五颜六色的,不是绿色的”。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写的意图。(4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