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二试三试
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计、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净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中》等

(1)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2)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

(3)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4)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答案

(1)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进士科侧重对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考查,更有利于选拔人才。

(2)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考生来源广泛;主要由国王遴选,对象主要是国王的亲信和随从。

(3)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要求文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

(4)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增进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官员队伍素质,加强对社会的有效管理。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高考的一个重点。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科举制的发展过程及其作用的理解,并注重与国外选官制度的对比。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