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亡西安期间,便发布“罪己诏”和“改革”谕旨,要求官员们“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等情,考虑“当因当革,当省当并”,限期奏报。
——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此情况下,清廷不得不从1901年起实行“新政”,《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所列变法建议凡27条,涉及改革机构、裁减绿营、编练新军、奖励实业、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创办学堂、设立学部、鼓励留学、修订法律、废除苛刑、停止捐纳等等,其中许多在戊戌变法时已提出过。
——何顺果著《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末“新政”的背景。与戊戌变法相比较,清政府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采取的相同做法是什么?(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的积极影响。(6分)
(1)背景: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迸一步加深;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3分)
做法:政治:保留君主政体。经济:推进工业化。(6分)
(2)推动了国家体制和法制的近代化;推动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题目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清末“新政”的背景可以联系时代特征分析,当时清朝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民族矛盾加深等,第二小问,主要考查比较分析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两者的共同做法有:政治:保留君主政体;经济:推进工业化。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对清末“新政”的积极影响的分析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及思想教育等方面归纳,如推动了国家体制和法制的近代化;推动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中国近代化教育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