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艺术品的接受的本性是()。

A.读者接受作品思想的教育

B.读者按照自己的主观理解对作品主题的把握

C.理解作者灌注到作品中的思想

D.读者投射自己的生命于作品之中,并形成生命的意义生成事件

答案

参考答案:D

阅读理解与欣赏

芳容至孝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yù,热)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芳容泣而之____________

(2)之可以即愈____________

(3)且吾有大事未____________

(4)闻言动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的“于”与“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告之于帝

B.贤于材人远矣

C.仓鹰击于殿上

D.万钟于我何加焉

3.翻译下列句子。

(1)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