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建立在20世纪的()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E.90年代

答案

参考答案:C

综合题

历史表明:科学决策并适时调整,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根据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有三次重大改革:一次是20年代初期的苏俄,一次是30年代的美国,还有一次是70年代末的中国,请写出前两次改革的名称。简述第三次改革在农村展开的主要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材料反映了三次改革的举措或影响。仔细观察下表: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僵化的“苏联模式”具体指什么?材料二反映了30多年代美国改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简述材料三反映的主要历史信息。1992年以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时代潮流相随,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历程中,中国大胆创新,及时调整政策,走出了既与世界相联系又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国外称之为“中国模式”,有人认为,中国模式就是“经济自由加上政治压制。”也有人认为,中国模式就是“社会主义+中国民族传统+ 国家调控的市场+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据此,你认为国外对“中国模式”有不同看法的原因是什么?谈谈你对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成就的认识或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

(16分)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开发开放形成“三大四小”格局。“三大”是指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四小”是指北部湾、海峡西岸、江苏沿海和辽宁沿海。“三大”在改革开放后率先发展,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四小”经济发展程度和“三大”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

根据图表和所给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四小”经济区(带)基本情况(2007年数据)。

(1)四小经济区(带)中完全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所占面积最大的是               ,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3分)

(2)表中资料显示,江苏沿海地区的面积及第一产业(农业)从业人员比辽宁沿海经济带        ,但第一产业的经济经济总产值确相差不大,请从自然方面分析原因。

(6分)

(3)对于 “四小”经济区中综合经济实力最高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工业发展,有专家提出今后应大力发展外向型农副产品深加工。请你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样提法的科学道理。(3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下表反映的是2007年环渤海地区及全国的重工业比重和能源、水资源利用状况。读表回答第 (4) 问。

注:工业新水用量指工业企业生产用水消耗的新鲜水量。

(4)与全国相比,环渤海地区在资源利用方面有什么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