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0年1—11月我国的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增幅
注: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CPI上涨3%是通货膨胀的警戒线。
材料二:据专家分析,除了成本增加,部分产品减产,市场主体哄抬物价、国际经济环境等都是造成CPI上涨的重要原因。
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回答
(1)说明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6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CPI上涨的原因。(6分)
(1)经济现象:材料一说明2010年1—11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上涨,特别是下半年以来,物价涨幅持续偏高,有通货膨胀的趋势。(3分)
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物价持续走高,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减少对商品的消费量,居民的消费水平降低,影响人民生活(1分);②商品的价格上涨,消费者会增加对其替代品需求;(1分)③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消费者对其需求变化小;高档耐用品价格上涨消费者会暂时不买,影响比较大。(1分)
(2)①价值决定价格。生产成本上升,导致其价格不断上涨,推动相关商品价格的上(2分)②供求影响价格。由于部分商品减产导致市场上的供应量减少,从而拉动了物价上涨。(2分)③市场具有自发性。少数经营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借机囤积商品,哄抬价格,进一步加剧了物价上涨。(1分)④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联系增强,国际市场部分商品价格上涨传导到国内,引起物价上涨。(1分)
题目分析:第一问是图表分析题,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图表,概括图表反映的经济现象并指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该图反映的是2010年1—11月我国的CPI增幅,数据变化说明CPI持续上涨,结合小注解释,指出我国有通货膨胀的趋势。物价上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一般情况下物价上涨,需求量减少;对其相关商品的需求量有影响,包括互为替代品的商品和互补商品的变化。第二问,结合材料二,分析物价上涨的原因,即回答价格多变的原因,从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上分析,再结合材料中市场主体哄抬物价、国际经济环境等影响价格进行具体分析。
点评:该题和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CPI高涨是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在准确解读问题的基础上要选择合适的理论进行分析,对学生解读材料内容,筛选原理回答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该题要点较为分散,学生容易漏掉一些内容,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