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根据标准电池相律,当镉汞齐电池中()两相共存时,标准电池的()才能稳定。

答案

参考答案:固、液;电动势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录入、删除,这些词对于经常使用电脑的人来说太过平常,数字产品对记录内容的取舍让我们感到方便,那么,人类的记忆是否可以像电脑一样,有用的存下无用的删除呢?近日,以色列科学家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人脑的记忆有望像电脑一样录入、删除。

所谓记忆,简单理解就是能够记录和回忆。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对记忆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德国波思大学的研究人员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人脑能对涌入大脑内的信息进行分类,即分成需要保留的和永远忘记的两类。当接收外界信息刺激时,大脑嗅觉区的神经元就活动起来,然后大脑希波区的神经元开始活动。当这两个区的神经细胞同步活动时,外来的信息就会被记住,如果没有同步活动,外来的信息就被忘记。当这个信息被大脑记忆后,下一次外界又出现这个信息时,这个信息就会启动大脑,同步调出旧信息,也就是实现了对这个信息的记忆。

魏兹曼研究院神经生物学系杜戴教授发现,每一个记忆的获取都要经历一个时间段,杜戴教授称其为“巩固”,这是一个快速的“成熟”过程,一旦“巩固” 过程完成,这个记忆就被大脑保存,此时,外界的刺激和针对神经系统的药物对这个记忆将不起任何作用,将成为大脑中的永久记忆,可以被唤醒。同时杜戴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在记忆唤醒过程中有一种记忆擦除器,杜戴称其为“时间之窗”所有的记忆中只有在“时间之窗”内才能被删除。所谓“时间之窗”是在记忆获得及再次被唤醒记忆的过程中,“时间之窗”开启的时间极短。

杜戴教授据此认为,记忆的删除是可能的,在记忆获得过程中只要在“时间之窗” 开启的时间之内,通过神经类药物及外界刺激,将不希望记忆的信息“驱赶”至“时间之窗”内就可以中止记忆。而对已有的负面记忆(如恐惧、哀伤、惊吓、失败等)在唤醒的过程中利用同样的方法就能将其擦除。这样擦除记忆就成为我们主动的行为,而不是被动地受负面记忆的困扰。根据这种原理,我们希望记忆的信息也可以像录入一样方便,那便是最大限度制“时间之窗”开启时间。

(摘自〈健康文摘〉2004年第8期略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时间之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间之窗是对记忆过程的一种形象说法,其实就是一个记忆的时间段。

B.科学家称,时间之窗是在大脑记忆唤醒过程中的一种记忆擦除器。

C.时间之窗是在记忆获得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时间段。

D.时间之窗是在记忆再次被唤醒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时间段。小题2:我们如果要把“负面记忆”删除,下列哪一项说法行不通

A.神经类药物及外界刺激能够把负面记忆“驱赶”到时间之窗内,但前提是要在负面记忆唤醒过程中,时间之窗开启的时间内。

B.在记忆获得过程中,只要在“时间之窗”开启的时间之内,通过神经类药物及外界刺激,将负面记忆的信息“驱赶”至“时间之窗”内就可以删除负面记忆。

C.当负面记忆再次被唤醒的时候,我们通过神经类药物和外界刺激等手段,把负面记忆驱赶到时间之窗之内,即可删除。

D.当负面记忆再次被唤醒的时候,只要我们采取一些相应方法,如服用神经类药物等,把负面记忆驱赶到时间之窗内即可删除。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的一项是

A.在脑子里对过去事物的印象能够保持是记忆,而本文的记忆是指对信息的记录和回忆。

B.记忆事物要经历一个时间段,这是每一个记忆获取的必然过程。

C.外界的刺激和神经类药物对永久性记忆不起任何作用。

D.最大限度限制“时间之窗”的开启时间,有助于记忆的牢固持久。小题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对记忆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记忆是能够删除的。

B.希望记忆的信息之所以能够被我们记住,负面的信息之所以能被我们删除,因为如今我们的记忆可以像电脑一样录入、删除了。

C.如果我们想要记住英语单词,必须在记忆获得过程中,让大脑嗅觉区和大脑希波区的神经元同步活动。

D.人类的记忆水平虽然各不相同,但是从理论上讲,人类对记忆的取舍是完全可能的。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6题。
只是一个普通人
  ①圣诞节的下午,大雪纷飞,一位老妇人在雪中踽踽独行。
  ②一对年轻的夫妇谈笑风生,抱着满怀的圣诞礼物,他们没有注意到那位老妇人。一位母亲领着两个
孩子,在前往孩子祖母家的路上匆匆走过,他们也没注意到老妇人。一位牧师右手拿着《圣经》神气十足
地走过去,像一个全副武装的基督战士。然而,他的思维定格在神圣的事情上,并没有留意到她。
  ③如果这些人注意一下,他们就会发现那个老妇人没有穿鞋,光着脚走在冰天雪地里。她双手紧紧地
攥着没有纽扣、破旧不堪的外套衣领,抵御寒风。
  ④到了汽车站,她停了下来,弓腰驼背,红蓝相间的围巾裹在头上。她在等候去市中心的公交车。一
位绅士拿着一个看起来挺重要的公文包,在她边上等车,不敢靠得太近。毕竟,她可能会有某种传染病。
一个十几岁模样的女孩也在等车,她看了好几次老妇人的脚,但什么也没有说。
  ⑤公交车来了,老妇人慢吞吞地、费劲地上了车,坐在司机身后靠边的座位上。绅士和女孩都冲到了
车尾。与老妇人坐在一起的男人坐立不安,抚弄着大拇指。
  ⑥一个小男孩指着那个老妇人说:“快看呀,妈妈,那个老奶奶光着脚!”尴尬的母亲把他的手拽了下来说:“不要指着别人,蕾德鲁!那样不礼貌。”接着,她的目光投向了窗外。“她肯定有成年的子女,”一位穿着皮大衣的女士说,“她的孩子们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她有一种道德优越感,因为她把自己的母亲照顾得很好。一位老师坐在汽车的中部,扶着她膝上的礼物袋,对坐在她旁边的朋友说:“难道我们交的税还不够处理这种情况吗?”“人们应该学会存钱。如果她在年轻的时候存了钱,现在就不会受苦了,这是她自己的错。”一个衣着得体的年轻大学生补充说。
  ⑦所有人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因为他们都发表了如此精辟的分析。
  ⑧这些同胞对人漠不关心的态度,引起了一位善良商人的反感,他从钱包里取出一张崭新的20美元钞票,走过过道,上前塞进老妇人颤巍巍、满是皱纹的手中。“拿着,夫人,给您买双鞋。”老妇人点点头作为答谢。商人大踏步地走回自己的座位,对自己十分满意——因为他不是一个光说不做的人。
  ⑨到了下一站,一个年轻人上了车。他穿着一件厚重的蓝夹克,脖子上还围着一条围巾,灰色的羊毛
帽罩住了耳朵
。一根线在他的帽子下绕着一直到耳朵里,与一个随身听连着,他的身体随着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音乐摇摆。付过车费后,他一屁股坐在一个靠过道的座位上,正好与老妇人斜对角。
  ⑩但当年轻人瞥见老妇人光着的双脚时,他身体立刻停止了晃动,一下子僵住了。他的目光从老妇人
那里移到了自己的脚上,他穿着一双崭新的、昂贵的名牌运动鞋。年轻人弯下腰,开始解他的鞋带。他脱
掉了他抢眼的新鞋子,又脱掉了袜子,然后在老妇人面前蹲了下来。“夫人,”他说,“我看见您没穿鞋,那就把我的鞋给您吧。”慢慢地,轻轻地,他双手抬起老妇人那长着厚茧的双脚,把自己的鞋袜给老妇人穿上。老妇人使劲地点点头表示感谢。
  汽车到了下一站。年轻人下了车,光着脚走在雪地里。乘客都涌到窗前,看着他光脚艰难地在雪地里走远。
  “他是谁?”一个人问道。
  “他一定是一位先知。”一个人说。“他一定是个圣人。”另一个人说。“他一定是位天使。”又有一人说。
  但那个指过老妇人的小男孩说:“不,妈妈,我看得很清楚,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选自《梦想的阳光早餐》)
1.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选文后,在下面横线上补全故事情节。
 ________→老妇人乘车众人反感漠视,商人解囊相助→_________→年轻人赤脚下车,众人揣测赞叹
3.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⑨段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选文体会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但当年轻人瞥见老妇人光着的双脚时,他身体立刻停止了晃动,一下子僵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人物众多,请任选一个,谈谈你对他(她)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