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变动着的价格通过改变成本和收益引导人们的经济行为。
图1
(1)读图1,描述我国商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2分),并运用所学《经济学常识》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
生产要素市场价格的变化,对于生产者来说,首先意味着生产成本的改变,如果某些要素的价格上升而其他要素价格不变,企业一般会以更多的其他要素来替代成本较高的要素以获取更多的利润,经济学上称之为替代法则。对于所有者来说,要素市场价格的变化则意味着收入分配的改变。
图2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图2反映的变化对于企业经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个人收入分配的积极影响(12分)
生产要素市场价格的变化,会给企业带来成本压力和现实的经营问题。企业家要勇于面对现实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生产要素价格和成本的变化给自己企业经营带不同问题。图3所示的帕累托法则,揭示了原因(成本变化)与结果(经营问题)之间的必然联系。
图3
(3)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企业应如何应对生产要素价格和成本的变化。(6分)
少数公共物品(如生产生活用水、电力、燃气、公交等)和公共服务关系国计民生,完全由市场调节会造成诸多弊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们的价格一般由政府来制定。
(4)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行使公共物品定价权力时,政府应如何提高决策的权威和公信力。(10分)
(1)我国商品价格的形成,由政府定价主导逐渐演变为市场调节定价占主导(2分)。改革开放前,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直接掌控经济资源,忽视市场作用(2分);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中逐步发挥基础性作用(2分)。
(2)图10反映了近年来我国三类生产要素价格不断攀升(2分)。成本压力有助于促使企业调整经营战略,推进技术进步和管理科学化,形成新的竞争优势(4分);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通过引导人们增加技术要素投入(2分),可以促进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转变(2分);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可以提高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的比重(2分),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2分)。
(3)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企业应全面看待这一变化的影响,变挑战为机遇(2分);矛盾具有特殊性,企业应针对不同要素价格变化的具体影响,采取不同办法降低成本(2分)。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或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企业应着力降低决定经营成败的关键成本,推动企业整体发展(2分)。
(4)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审慎行使价格决策权力;(2分);坚持依法行政,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价格决策的权力(2分);全面了解市场信息,遵循经济规律,科学地制定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价格决策(2分);引导相关各方和公众积极参与民主决策,使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价格的决策更好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2分);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增强价格决策的透明度,自觉接受公众监督(2分)。
题目分析:(1)本题以图表形式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及归纳的能力。本题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图表并用简练的语言归纳出图表反映的信息。本题图表中涉及政府定价、政策指导价、市场调节价等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情况,要求学生通过图中信息及平时所掌握的时政信息来归纳总结。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经济体制开始逐渐发生变化,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是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紧接着就是要用精炼的语言来组织答案。
(2)本题仍是以图表形式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及归纳的能力。本题较为简单,学生会很容易的概括出原材料、能源、劳动力三种生产要素价格在逐年攀升。第二小问问的是三种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对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个人的积极意义。对企业而言,主要是将成本压力转变成技术、管理创新的动力;对经济增长方式而言,主要是由原来的靠物质投入转而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对个人而言,主要是增加个人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3)本问限定的答题范围是矛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唯物辩证法包括哪些知识点;其次是带着这些知识点去仔细阅读理解材料及设问的要求,从材料和设问中提取信息及有用的知识点并结合材料展开说明。材料中“企业家要勇于面对现实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生产要素价格和成本的变化给自己企业经营带不同问题”反映出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特殊性,要正视矛盾、解决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图3帕累托法则反映出要创造条件实现矛盾双方的转化,要抓重点、抓关键。
(4)本问虽未限定答题的具体范围,但从设问中的“政府权威和公信力”上可以找到答题的角度,主要包括:依法行政、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自觉接受监督(阳光、透明)、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等。找到所用知识点后,接着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组织本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