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比日本早,但步伐缓慢,始终没能实现近代化,试比较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进程方面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概括指出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主要进程。
(1)原因:①日本封建经济解体和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超过中国。②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变化大,新兴地主、手工工场主、大商人形成了一种政治力量,要求参与 * * ;封建阶级内部分化,一些大名和中下级武士转变为反封建力量。③国际环境: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亚洲惟一独立的资本主义强国。中国则长期遭受西方侵略,封建势力根深蒂固,占居主导地位。
(2)进程:①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引进近代技术和设备;创办新式学校,开创教育近代化的先河。②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维新运动兴起,主张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③20世纪初,清朝实施“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推动了近代化。④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鼓励兴办实业,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⑤随着外国经济侵入及洋务运动展开,民族资本主义兴起,近代交通事业发展。⑥外国文化侵入,西学东渐,使传统思想受到冲击。民主自由、平等、进化论等观念逐步传播。西方的法律、社会制度也传到中国。民国初年议会的产生、共和制的建立、约法的制定等,促进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
此题着重考查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在近代化过程中,中、日同途但不同归,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是中、日两国所处的国内外条件决定的。依据两国经济结构、阶级结构、政治结构、思想结构和国际环境不难作出比较。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实际上是认识与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客观上讲,清朝三次新政(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甚至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都是围绕近代化开展的探索与抗争,只是目的、方式、结果各有特色,需要认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