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16分)(1)在中和滴定操作过程中,有以下各项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实验误差,用“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填空:

①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润洗,使滴定结果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又用待测溶液润洗,使滴定结果          

③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在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终了无气泡,使滴定结果     

④滴定前平视,滴定终了俯视,使滴定结果          

⑤用含Na2O杂质的NaOH固体来配制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用于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使测得盐酸的浓度           

⑥洗涤锥形瓶时,误把稀食盐水当做蒸馏水,然后用锥形瓶装待测的盐酸,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时,对测得的结果           

(2)已知H+(aq)+OH-(aq) = H2O(l)  ΔH= -57.3kJ·mol-1。用50mL 0.50mol/L盐酸与50mL 0.55mol/L NaOH溶液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一种玻璃仪器是                

②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若通过实验测定中和热的ΔH,其结果常常大于-57.3kJ·mol-1,其原因可能是:

                                                   

(3)分别设计化学实验,用最佳方法证明明矾溶于水时发生的下列变化(供选用的药品和仪器:明矾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酒精灯):

①证明明矾发生了水解反应                                              

②证明其水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                                        

答案

(1)①偏高  ②偏高  ③偏高   ④偏低  ⑤偏低  ⑥无影响(各1分)

(2)①环形玻璃搅拌棒(2分)

②偏小 (2分)    ③实验中不可避免有少量热量损失(2分)

(3)①用pH试纸测明矾溶液的pH,若其pH<7,说明明矾发生了水解。(2分)

②加热溶液,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若其pH比①的pH小,说明明矾水解为吸热反应。(2分)

题目分析:(1)①未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液润洗滴定管,会导致标准液浓度偏小,反应所需标准液体积增大,从而导致最终结果偏高。②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导致锥形瓶内残留有少量待测液,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增大,从而导致最终结果偏高。③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结束后无气泡,导致所测的体积增大,从而导致最终结果偏高。④滴定前平视,滴定终了俯视,使得计量体积减小,从而导致最终结果偏低。⑤因NaOH固体中含有杂质Na2O,使得配得的标准液浓度偏大,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减小,从而导致最终结果偏小。⑥误用食盐水洗涤锥形瓶,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2)①图中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②若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则会导致热量的散失,从而使得测得的反应热偏小。③通过实验测得的ΔH,其结果常常大于-57.3kJ·mol-1,则说明其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mol-1,其原因在于反应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热量的损失。

(3)①明矾水溶液中存在:Al3++3H2O      Al(OH)3+3H+,通过测量溶液的pH可说明明矾发生了水解。②加热溶液,可促进水解的程度,因此可以加热溶液,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若其pH比①的pH小,说明明矾水解为吸热反应。

点评:本题考查中和滴定中操作过程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中和热的测定及盐类的水解的知识,题目难度不大,可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单项选择题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