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四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时间职 位基 本 职 权
明中叶后期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8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4分)

答案

(1)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率领百官筹划全国政务(2分),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2分)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

(3)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2分);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2分)。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2分),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 (2分)

(4)从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到相权逐步削弱最终被废(2分);君权力越来越大,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发展到绝对的君主专制(2分)。

问答题 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