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管理信息系统可分为不同的层次并产生相应的数据,其正确的描述是

A.管理层产生的数据是企业的基础数据

B.战略层产生的数据是企业的基础数据

C.操作层产生的数据可直接满足管理的需要

D.战略层产生的数据能支持辅助决策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 按照应用层次的差别,管理信息系统可划分为:(1)面向基层的操作层的数据处理。操作层所产生的数据是系统的基础数据和原始数据的组成部分。原始数据的完整、准确和真实是系统后续处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保证。(2)面向中层的战术层的数据管理。中层数据管理的数据来源于基层和其他职能部门以及企业外部,经过汇总、分析后再输送给上级部门或者其他需要交流信息的部门。中层数据处理主要满足企业各部门进行日常管理的需要。(3)面向高层的战略层的宏观调控。其主要任务是利用企业的内部与生产有关的信息,以及外部与企业和发展有关的信息。由此可见,没有管理层产生的数据一说,所以选项A错误;操作层数据是企业的基础数据,而不是战略层产生的数据,所以选项B错误;战术层数据可以满足管理的需要,而不是操作层数据,所以选项C错误。选项D为正确答案。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①“目光”作为一种特殊的“光”,似乎也具有种物理光学特征。

  ②目光能聚集,过着正常生活的人们,他们的目光应该是分散的。像物体上漫反射的自然光一样,人们的视线也应当是散漫的。若是生活中所有人的目光都有序地聚焦于一点。那准是出事了,一个健康的、有理性的社会,人们的目光应该分散在各自所关心的事业领域中,散落在各种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各自亲爱者身上,这才是正常安定的生活。

  ③目光有投射,物本无影,影乃光之所为,“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就是这个道理。当所有人的目光都从同一个方向(如正面)投向某个人时,这个人必定成为一个迎合某种潮流的“耀眼人物”。但是他的身后也必定留下一片阴影——视觉上的盲区。若大家的目光能够分散开,把他当作我们中的一员,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到他的不同侧面,使他的前后左右上下都允许有目光,他也就消除了这种阴影,成为一个生活在自然光下的凡人。艺术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懂得如何引导众人的目光集中在他最想表现的地方。为此,罗丹敲掉了巴尔扎克塑像那双极为优美的手。

  ④目光有光压。早在1901年尼柯尔斯就已用实验证明了光有压力。同样,目光也有压力。一个人若总是处在众目睽睽的目光压力之下生活得必定很不自在。倘若再是个名人,又无法避开四面八方强大的目光压力,他就很难以一种轻松平和的心境去思考,去创造,去过那种不必设防、自主自由的舒心日子。当然,若是完全没有目光投向你,或是目光一瞥到你就立即躲开也不是好事。

  ⑤目光有颜色。正如只有自然光(白光)方能反映出物体的真实面貌一样,用任何有色目光去观察都会偏离真实的客观世界,故一个人要尽可能使自己的目光接近“白光”,实际上,每个人的目光都带有自己特定的颜色,这不足为怪,也许这正是他的风格所在。但是所有人的目光之总合,必定会是接近白色的自然光、为此,要相信大众眼光的准确性。因为白光本身就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合成的,而且要的就是这种大家都具有自己不同色彩的目光,缺了哪种颜色,合成出来的都不是自然光,有意排斥某种颜色的光,其结果也必然会使自己偏离了自然光的品位。

  ⑥目光有衍射。若从极小的狭缝中看人,你只会看到伴有竖直条纹的失真人像,物理学家把这称为“衍射现象”,老百姓则说得更加率直利落:“别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

  ⑦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种不同于常人的特殊目光,它太超前了,以至于超出了同时代人目光的可见范围,如同紫外光与红外线一样不为常人所见。这种独具慧眼的目光往往为当代人的不相容,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悲惨地熄灭了,但历史和科学史证明它们是正确的,对后代人是宝贵的,是值得骄傲的超常智慧极品。

1.第③段中的“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所说明的道理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文中以“罗丹敲掉了巴尔扎克塑像那双极为优美的手”为例意在说明(     )

A.罗丹把巴尔扎克塑像最有价值的东西毁了

B.要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人物的不同侧面

C.罗丹对巴尔扎克塑像的残缺美有偏爱

D.目光应散落在多种兴趣及亲爱者身上答:

3.根据文意,概述第④段“目光有光压”的内容要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联系生活举两个具体的例子说明目光还有不同的“温度“。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第①段中“特殊”“似乎”等词语,说明全文构思的巧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康王(赵构)至相,飞因刘浩见,补承信郎。以铁骑三百往李固渡尝敌,败之。从浩解东京围,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迁秉义郎,隶留守宗泽。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

康王即位,飞上书数千言,欲复中原。书闻,以越职夺官归。诣河北招讨使张所,所待以国士,借补修武郎,充中军统领。命从王彦渡河,至新乡,金兵盛,彦不敢进。飞独引所部鏖战,夺其纛而舞,诸军争奋,遂拔新乡。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飞自知与彦有隙,复归宗泽,为留守司统制。

泽卒,杜充代之,飞居故职。杜充将还建康,飞曰:“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充不听,遂与俱归。时充守建康,金人与贼李合寇乌江,充闭门不出。飞泣谏请视师,充竟不出。金人遂由马家渡渡江,充遣飞等迎战,王燮先遁,诸将皆溃,独飞力战。

会充已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兀术趋杭州,飞要击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擒其将王权,俘判军首领四十余。驻军钟村,军无见粮,将士忍饥,不敢扰民。金所籍兵谓曰:“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飞移屯鄂,授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县开国子。

飞数见帝,论恢复之略。飞方图大举,会秦桧主和。时和议既决,桧患飞异己,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桧遣使捕飞父子。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

初,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初,桧恶岳州同飞姓,改为纯州,至是仍旧。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赐钱百万,求其后悉官之。建庙于鄂,号忠烈。淳熙六年,谥武穆。嘉定四年,追封鄂王。五子:云、雷、霖、震、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徇:“殉”,为某种目的而死

B.古良将不能过   过:超过

C.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   梗:阻挠

D,岁暮,狱不成   狱:监狱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最能表现岳飞“智勇双全”的一组是    (    )

①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 ②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 ③飞上书数千言,欲复中原  ④飞独引所部鏖战,夺其纛而舞 ⑤中原地尺寸不可弃 ⑥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⑤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岳飞家世代为农,父亲岳和心地善良,经常节衣缩食来救济贫困饥饿的人。岳飞出生的时候,黄河内黄处决堤溃坝,洪水虽将岳飞连同他的母亲冲走,但未淹死,人们也惊异于此。

B.岳飞年少时很是愿意学习兵法,而且还用心向周同学习射箭的本领。师父周同去世后,岳飞每个月都要祭拜师父两次,岳和认为儿子很是仁义。

C.岳飞在侯兆川与金兵作战的时候,率先垂范,冲锋陷阵,身受多处创伤,打败金兵。可是河北招讨使张所不给军粮,岳飞被迫又投奔了宗泽 * * 。

D.秦桧十分厌恶岳飞,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杀害,而且把与岳飞姓氏有相同之处的岳州改为纯州,可见一斑。最终朝廷为岳飞洗去冤屈,并封岳飞为“忠烈王”。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5分)

译文:                                                                 

(2)以铁骑三百往李固渡尝敌,败之。(5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