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文学文化知识填空。

(1)在古汉语中常用“社稷”指代国家,用“鸿雁”指代__________,用“桑梓”指代___________。

(2)巴金,原名李尧棠,字_________,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_________家,其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家》、《春》、《秋》。

(3)冰心,原名___________,她在印度著名诗人__________(人名)《飞鸟集》的影响下创作的《繁星》和__________,集中体现了__________、童真、自然三大主题,是人们公认的小诗创作的最高成就。

(4)《水浒传》里中有着许多生动的情节,如鲁达“拳打镇关西”,_________(人名)“醉打蒋门神”,林冲“__________”。

答案

(1)书信 家乡

(2)芾甘 翻译 《萌芽》

(3)谢婉莹 泰戈尔 《春水》 母爱

(4)武松 棒打洪教头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8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 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但是,1920年对余粮征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

材料三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 * * 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的失败。——列宁

材料四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毛 * * 《论十大关系》

(1)材料一中的经济政策是为了应付什么问题而实行的?这一政策是由哪位领导人提出的?这一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政策?农民强烈反对的是什么制度?农民反对的这一制度后来被什么制度取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所指的“经济政策”后来被哪种经济政策取代?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中提到“苏联的办法”,其基本做法如何?这样的办法是哪位领导人提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