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读图填空题

洋葱(2n=16)为二倍体植物。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生根后取出。

②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质量分数为0.01%、0.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h、36h、48h;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h、12h、24h、36h。

③剪取根尖,用Carnoy固定液(用3份无水乙醇、1份冰乙酸混匀)固定8h,然后将根尖浸泡在1mo1/L盐酸溶液中5~8min。

④将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

⑤用石炭酸-品红试剂染色。

⑥制片、镜检;计数、拍照。实验结果: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细胞分裂指数(%)如下表。

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步骤③中“将根尖浸泡在1mo1/L盐酸溶液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⑥为了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石炭酸-品红试剂是一种________性染料。

(4)为了统计数据更加科学,计数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上表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①.质量分数为________秋水仙素溶液诱导后的细胞分裂指数较高;

②.本实验的各种处理中,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图为一位同学在步骤⑥所拍摄的显微照片,形成细胞a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使组织中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缓慢移动装片、发现理想视野后换用高倍镜

(3)碱

(4)每组装片观察多个视野

(5)①.0.01% 

②.0.01%秋水仙素溶液诱导24h,再在清水中培养36h

(6)秋水仙素处理发生在上一个细胞周期纺锤体形成之后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弄城,示中国富强。(敕郑和)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携带)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王者,要不如永乐时,……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大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 [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和等上荷圣君宠命之隆,下致远夷敬信之厚,统舟师之众,掌钱帛之多,夙夜拳拳,惟恐弗逮,敢不竭忠以国事,尽诚于神明乎!——《天把之神灵庄记》

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材料看,郑和下西洋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据材料,归纳郑和航海活动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