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的方法有多种,下列有误的是( )。
A.按照评价对象的属性
B.按照评价对象的规模
C.按照评价对象的范围
D.按照社会影响评价
参考答案:D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人类对技术的乐观或悲观倾向由来已久,但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家爱德华,泰讷的说法可能会使你大吃一惊:技术不仅没有给人类缔造福祉,反而极大地报复了人类。 泰讷写道:就在我们欢庆又把自然世界的混乱削减了几分之时,我们制造的新机器开始脱离我们的控制,获得自身生命,通过“报复效应”让我们尝到屈辱的教训。 报复效应与副作用不同:副作用是坏的影响,例如,服用抗抑郁药会导致腹泻。而报复效应的影响也很坏,但坏得让人啼笑皆非:抗抑郁药让人变得更加抑郁。核能发电是一种有效的能源,但它会产生污染,这是一种副作用;然而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爆炸的发生,却是由于该电站在试验一种新的安全防护系统,这就是典型的“报复效应”。 泰纳拿出了许多事实证明他的论断。 火蚁是生活在美国东南部的一种毒蚁,因人被这种蚁咬伤后,会产生烧灼般的痛感,故名。伴随着DDT及其他强力杀虫剂的发明,美国政府曾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东南部地区大量喷洒杀虫剂,试图一举灭绝火蚁。但30年后,政府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败。由于杀虫剂杀死了火蚁的各种天敌,事实上反而帮助了火蚁的繁衍。在这场人类技术对火蚁的大战中,技术被证明是它自身最大的敌人。 美式足球的头盔,最初设计时是用来在激烈的对抗中保护运动员头部的,但在引进赛场之后,却造成了大量脊柱受伤的事故,原因是运动员们自动地把他们的新装备当作进攻的工具。旨在使足球运动更安全的技术实际应用起来,反而增加了该运动的危险性。 最熟悉的例子也许莫过于抗菌素的使用了。20世纪早期,在抗菌素研制方面所取得的突破使一些人乐观地预测说,长期以来困扰人类的一些古老疾病将被彻底消灭。而现在,抗菌素的大量使用使细菌的抗药性空前提高,我们面对一波又一波致命的“超级虫”,却拿不出新的抗菌素来击败它们! 根据同样的逻辑,围绕着一个城市所修建的道路越多,交通就越拥挤。 据澳大利亚的一份报告,在过去10年,电脑技术非但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创造出无纸办公室,反而使纸张的耗费量增加了4倍。这份报告说,每名办公室人员平均一年要用掉30公斤纸。为了满足商界对纸张的需求,1995年澳洲有165万棵树被砍伐。报告说,70%的普通办公用纸被扔掉后,没有得到循环利用,而是被当作填埋凹地的垃圾。 技术反噬人类的事例,还可以举出许多。但我们与其把泰纳的说法当成一种绝望的声音,不如把它视为一种警告。日益复杂的技术文明常常会带来无法预料的结果,这些结果与人们当初的良好愿望大相径庭。 然而无论如何,科学要向前发展,人类也日益进步。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技术是人类创造的,最终却将毁灭人类。
B.技术的报复效应虽然无法预料,却不能阻挡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C.人类创造的每一项技术,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报复效应与副作用。
D.如果电脑技术进一步普及,将给澳大利亚的森林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自2015年11月起,“供给侧”刮起了改革新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现有三千多家制笔企业、二十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四百多亿支„„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假冒产品泛滥、大量的圆珠笔笔头的“球珠”需要进口的尴尬局面。作为制造业大国,为何我们无法实现一个小小零件的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圆珠笔之问”映射供给侧改革大问题。
材料二从淡化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出的明显信号是:找到经济问题的“病根子”,为解决供需失衡下一剂良药。供给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政府和市场协调与配合,做好“四则混合运算”,其关键是放松管制、释放活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从“三驾马车”到“供给侧改革”,这种变化勾勒出中国经济的演变,在倒逼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转型能否平稳落地。
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企业如何解决“圆珠笔之问”,着力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