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关于刮匙的用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搔刮根尖瘘管

B.搔刮根尖脓肿

C.探查牙槽窝

D.刮除根尖肉芽肿

E.刮除异物

答案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由两位年轻人辞职引起的薪资制度变革 一家在同行业居领先地位、注重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高技术产品制造公司,不久前有两位精明能干的年轻财务管理人员提出辞职,到提供更高薪资的竞争对手公司里任职。其实,这家大公司的财务主管早在数月前就曾要求公司给这两位年轻人增加薪资,因为他们的工作表现十分出色。但人事部门的主管认为,按同行业平均水平来说,这两位年轻财务管理人员的薪资水平已经是相当高的了,而且这种加薪要求与公司现行建立在职位、年龄和资历基础上的薪资制度不符合,因此拒绝给予加薪。 对这一辞职事件,公司里的人议论纷纷。有的人说,尽管这两位年轻人所得报酬的绝对量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他们的表现那么出色,这样的报酬水准是很难令人满意的。也有的人质疑,公司人事部门的主管明显地反对该项提薪要求,但是否应当由了解其下属表现好坏的财务部门主管对本部门员工的酬劳行使最后决定权?公司制定了明确的薪资制度,但是否与公司雇用和保留优秀人才的需要相适应呢?公司是否应当制定出特殊的条例来吸引优秀的人才,或者还是让那些破坏现行制度的人离开算了?……这些议论引起了公司总经理的注意,他责成人事部门牵头与生产、销售、财务等各部门人员组成一个专案小组,就公司酬劳计付方式广泛征求各部门职工的意见,并提出几套方案,供下月初举行的公司常务会讨论和决策之用。 根据上述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该公司的市场竞争策略估计是()

A.低成本策略

B.差别化策略

C.集中化策略

D.无策略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陈碹,字彦纯,合肥人。碹少从大 * * 幕,以射雁见称。

  永乐元年命碹充总兵官,总督海运,输粟四十九万余石,饷北京及辽东。

  宋礼既治会通河成,朝廷议罢海运,仍以碹董漕运。议造浅船二千余艘,初运二百万石,浸至五百石,国用以饶。时江南漕舟抵淮安,率陆运过坝,逾淮达清河,劳费其钜。十三年,碹用故老言,自淮安城西管家湖,凿渠二十里,为清江浦,导湖水入淮,筑四闸以时宣泄。又缘湖十里筑堤引舟,由是漕舟直达于河,省费不訾。其后复濬徐州至济宁河。又以吕梁洪险恶,于西别凿一渠,置二闸,蓄水通漕。又筑沛县刁阳湖、济宁南旺湖长堤,开泰州白塔河通大江。又筑高邮湖堤,于堤内凿渠四十里,避风涛之险。又自淮至临清,相水势置闸四十有七,作常盈仓四十区于淮上,及徐州、临清、通州皆置仓,便转输。虑漕舟胶浅,自淮至通州置舍五百六十八,舍置卒,导舟避浅。复缘河堤凿井树木,以便行人。凡所规画,精密宏远,身理漕河者三十年,举无遗策。

  宣宗即位,命守淮安,督漕运如故。宣德四年言:“济宁以北,自长沟至枣林淤塞,计用十二万人疏濬,半月可成。”帝念碹久劳,命尚书黄福往同经理。六年,碹言:“岁运粮用军十二万人,频年劳苦。乞于苏、松诸郡及江西、浙江、湖广别佥民丁,又于军多卫所佥军,通为二十四万人,分番迭运。又江南之民,运粮赴临清、淮安、徐州,往返一年,失误农业,而湖广、江西、浙江及苏、松、安庆军士,每岁以空舟赴淮安载粮。若令江南民拔粮与附近卫所,官军运载至京,量给耗米及道里费,则军民交便。”帝命黄福及侍郎王佐议行之。更民运为兑运,自此始也。八年十月卒于官,年六十有九。追封平江侯,赠太保,谥恭襄。

  初,碹以濬河有德于民,民立祠清河县。正统中,命有司春秋致祭。(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仍以碹漕运——董:督察

B.水势置闸四十有七——相:省视,察看

C.命尚书黄福往同经理——经理:处理,料理

D.往返一年,失误农业——失误:疏忽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是陈碹治理漕运的具体做法的一组是(     )

①凿渠二十里,为清江浦,导湖水入淮

②作常盈仓四十区于淮上

③自淮至通州置舍五百六十八

④又缘湖十里筑堤引舟

⑤更民运为兑运

⑥碹以溶河有德于民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碹总督海运时,成效卓著;后来管理漕运,更是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业。为便利漕运,先后开凿了会通河、清江浦、白塔河等。

B.为了节省漕运的费用,陈碹采纳年高而见识广的人的建议,开凿了二十里长的清江浦,引湖水进入淮河,并修闸筑堤,从此,漕运船只可以直达黄河。

C.陈碹治理漕运,筹划周密:设置水闸,利于船只通行;建造粮仓,用于转运粮食;设馆置卒,避免船只搁浅;凿井植树,方便行路之人。

D.陈碹镇守淮安期间,向宣宗皇帝进言,建议变民运为兑运,认为这样可节省人力财力,既方便军士,也便利百姓。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江南漕舟抵淮安,率陆运过坝,逾淮达清河,劳费其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所规画,精密宏远,身理漕河者三十年,举无遗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