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当前,如何解决养老保险问题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请你就如何完善养老保险制度问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鲜明,论述充分,论证有理。字数控制在1 000~1 200字之间。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论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人数多,基金规模大,制度安排和资金积累的时间周期长,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举足轻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它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从总体来说,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正在进行,由于受历史和自身条件的限制,暴露出不少问题。实现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就要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增强养老保险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承受能力。 一是要尽快制定养老保险条例,使养老保险有法可依,增强养老保险的强制性,依法将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养老保险范围。 二是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抓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既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又能体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特点的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缴纳养老保险费,可以在社会起到正面示范作用,有利于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三是逐步做实个人账户。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养老需求积累资金,降低制度运行的风险,国家应采取措施,积极实施做实个人账户工程,可根据各地的承受能力逐步做实增量部分,存量部分主要由中央财政逐步偿还,做实个人账户后新产生的缺口,必须明确各级财政分担的比例,规定地方承担一定比例的做实资金。对做实个人账户资金实行分账管理,不得用于支付当期养老金的支出。要畅通投资渠道,促使做实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投资运营,提高投资回报率,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四是完善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促进缴费与养老金待遇挂钩的激励机制。计发办法要体现公平和效率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养老金跟缴费挂钩的比重。基本思路是:延长享受养老金待遇的缴费年限,将现行最低缴费期满15年提高为缴费年满25年享受退休养老金待遇,这样可有效防止缴费的道德风险;提高基础性养老金替代率,按缴费年限长短提高享受基础养老金的计发比例,鼓励参保人员认真履行缴费义务,同时在计发基础性养老金的计发基数中增加参保人员若干年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作为计发基数,使待遇和缴费基数更好地挂起钩来;提高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个人账户中的记账利率偏低导致个人账户的替代率偏低,起不到激励作用,应提高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加大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激励作用。 五是加强和完善对账制度。首先,财务部门至少每月要与开户银行进行依次对账,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做到单位银行日记账的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相符。其次,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要定期核对有关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支出事项,核对各项应收款项是否已经到账。各项应支付的养老金是否已经支出。第三,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与参保单位定期对账,可以从中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合理,回收及时、足额。 六是完善业务档案管理。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业务资料涉及面广、量大,既包括参保单位的申报材料,又包括经办机构自身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在日常工作中,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分门别类地给予整理,装订立卷,归档管理。要健全和完善档案归档制度,各类档案要有专人管理。已经归档的档案资料要建立借阅制度,重要档案资料的借阅,要建立必要的申请审批程序。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第41~45题。 

那是一个初春的下午,乍暖还寒最难将息的时候。一个瘦瘦的男子走进来。他华贵的变色镜由于屋内昏暗的光线逐渐变得清澈透明,更显出脸色的苍白。 

他张了张嘴,没有出声。像一个剜去了肉的河蚌,干燥地敞着唇。 

院长回答说:“没有,还没有。” 

他每天都在这个时候走进来,问同样的话。院长都有同样的答案使他转身出去。相似的过程使院长先不好意思,抢先说。 

“可是,到底还要多长时间”小伙子问。好像空气中有一条鞭子抽了他的脸,脸稀薄地红了。 

“不知道。你明白这不是天气预报。就是天气预报也常常搞错,在预报晴天的时候下雨。”院长鸟瞰着这个已不算年轻的年轻人。成天接触的都是垂垂老矣之人,院长觉得自己足有几百岁了。她比所有的人都要老,比那些将要死去的人老,比他们的子女更要老上几辈。 

“但是你们应该知道,没有人比你们更有经验的了。”年轻人固执地说。他平日没有说过这么多的话。院长知道这种人一旦开始说了,他就会问个水落石出。 

“是的。我们是比一般的医院有些经验,但它毕竟不是定律。生孩子是有规律的,比如月份减三加七,但死没有。你母亲的各项生命指征都正常。就是说,她虽然是架旧马车了,可还在缓缓地运行。等着吧。有些时候我们所做的唯一事情,就是等待。”院长很体谅面前的年轻人。当家属把他们的亲人送到临终关怀医院来以后,院长就觉得同他们有一种亲属关系。 

“等到什么时候”小伙子急切地问。 

“等她的精神突然好起来,眼睛会像涂了油似的发亮,说话充满感情。假如你的母亲是个文化人,还会有诗意。她会突然说她想吃某种东西,嗅觉突出的好,会听见很遥远的声音……到这种时候,就快了。依我们无数次的经验,从那时候起,大约还有一天的时间。”院长谆谆告诫。 

“那就是……”小伙子思索。 

“是的,那就是回光返照。” 

“可是我刚看了,她昏昏沉沉的,好像完全失去了知觉。我叫她,摇她,她什么表情也没有,只把睫毛闪了一下。”小伙子失望地说。 

“那是她在同你打招呼。别埋怨她,她只有这么多的劲,全使出来,只能动一动睫毛。你记住我的话,将来你老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什么滋味了。提眼皮的那块股肉,距大脑最近又最轻巧。它是人类随意活动最后的屏障。”院长解释。 

“院长,不要同我说我老了以后的事情,我不愿意听这个。我会老,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在老到来之前,让我们抓紧时机干点事。既然我们都会摊上那个结局,没有必要说来说去。我们的道德总是太注意结局而忽视过程。我还没有向您介绍过我自己……”年轻人激动起来。 

“我认识你,你不是21床的儿子吗”院长道。 

“我是博士。在英语里博士和医生是一个词,可我不是医生是博士,是我的母亲把我培养成博士的。我马上要到德国去学习,这也是我母亲清醒时非常引以为豪的一件事。这是我的护照、签证,喏,还有一星期以后飞往法兰克福的机票……”小伙子把一大摊东西铺在桌面上,棕色的护照像一大块巧克力饼,斜插其中。 

院长不由自主地向后躲闪了半步。东西太杂乱,要是碰掉一星半点,说不清。

文章记述的对话发生的地点是()。

A.综合性医院

B.儿童医院

C.康复医院

D.临终关怀医院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