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有一条生产线,生产X产品,由A、B、C、D四台机器构成,这四台机器均无法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但组成生产线后构成完整的产销单位,可以独立的产生现金流入,构成资产组。A、B、C、D四台机器均系甲公司于2002年12月购入的,成本分别为tJ,00万元、700万元和600万元、8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均为10年,预计净残值均为0,均采用直线法汁提折旧。购入当月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2009年,市场上出现了X产品的替代产品,X产品市场大幅萎缩,出现减值迹象。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该生产线进行减值测试。2009年12月31日,A机器的公允价值为97万元,如将其处置,预计将发生相关费用22万元;B、C机器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无法合理估计;D机器的公允价值为245万元,如将其处置,预计将发生相关费用15万元;四台机器均无法独立确定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该生产线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为550万元。
[要求]
将该资产组的资产减值损失分摊至各个资产,作出相关的账务处理。(保留两位小数) |
参考答案:
解析:将该资产组的资产减值损失分摊至各个资产,作出相关的账务处理:
单位:万元
机器A | 机器B | 机器C | 机器D | 资产组 | |
账面价值 | 120 | 210 | 180 | 240 | 750 |
可收回金额 | 550 | ||||
减值损失 | 200 | ||||
减值损失分摊比例 | 16% | 28% | 24% | 32% | |
分摊减值损失 | 32 | 56 | 48 | 10 | 146 |
分摊后的账面价值 | 88 | 154 | 132 | 230 | |
尚未分摊的减值损失 | 54 | ||||
二次分摊比例 | 23.53% | 41.18% | 35.29% | ||
二次分摊的减值损失 | 12.71 | 22.24 | 19.05 | ||
二次分摊后应确认减值损失总额 | 44.71 | 78.24 | 67.05 | 10 | 200 |
二次分摊后的账面价值 | 75.29 | 131.76 | 112.95 | 230 | 550 |
借:资产减值损失——A 44.71
——B 78.24
——C 67.05
——D 1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A 44.71
——B 78.24
——C 67.05
——D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