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对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别升高温度,两种溶液的pH均减小

B.相同温度下两种溶液的pH:Na2CO3> NaHCO3

C.分别加入少量NaOH,两溶液中c(CO32-)均增大

D.两溶液均存在c(Na) + c(H+)=c(OH) + c(HCO3) + 2c(CO32-)

答案

答案:A

题目分析:Na2CO3和NaHCO3溶液均水解呈碱性,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pH增大,A错误;越弱越水解,等浓度时Na2CO3 水解强于NaHCO3溶液,所以B正确;加入NaOH,c(OH)增大,使Na2CO3 水解平衡左移,c(CO32-)增大,而NaHCO3溶液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 ,所以c(CO32-)也增大,C正确;两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相同,所以满足电荷守恒c(Na) + c(H+)=c(OH) + c(HCO3) + 2c(CO32-),D正确;故选A。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空旷的天空里,流涨着的只是些灰白的云,云层缺处,原也看得出半角的天和一点两点的星,但看起来最饶风趣的,却仍是欲藏还露,将见仍无的那半规月影。这时候江面上似乎起了风,云脚的迁移,更来得迅速了,而低头向江心一看,几多散乱着的船里的灯光,也忽明忽灭地变换了一变换位置。

  这道观大门外的景色,真神奇极了。我当十几年前,在放浪的游程里,曾向瓜洲京口一带,消磨过不少的时日。那时觉得果然名不虚传的,确是甘露寺外的江山,而现在到了桐庐,昏夜上这桐君山来一看,又觉得这江山之秀而且静,风景的整而不散,却非那天下第一江山的北固山所可与比拟的了。真也难怪得严子陵,难怪得戴征士,倘使我若能在这样的地方结屋读书,以养天年,那还要什么的高官厚禄,还要什么的浮名虚誉哩?一个人在这桐君观前的石凳上,看看山,看看水,看看城中的灯火和天上的星云,更做做浩无边际的无聊的幻梦,我竟忘记了时刻,忘记了自身,直等到隔江的击柝声传来,向西一看,忽而觉得城中的灯影微茫地减了,才跑也似的走下了山来,渡江奔回了客舍

  第二日清晨,觉得昨天在桐君观前做过的残梦正还没有续完的时候,窗外面忽而传来了一阵吹角的声音。好梦虽被打破,但因这同吹筚篥似的商音哀咽,却很含着些荒凉的古意,并且晓风残月,杨柳岸边,也正好候船待发,上严陵去;所以心里虽怀着了些儿怨恨,但脸上却只现出了一痕微笑,起来梳洗更衣,叫茶房去雇船去。雇好了一只双桨的渔舟,买就了些酒菜鱼米,就在旅馆前面的码头上上了船,轻轻向江心摇出去的时候,东方的云幕中间,已现出了几丝红晕,有八点多钟了。舟师急得利害,只在埋怨旅馆的茶房,为什么昨晚不预先告诉,好早一点出发。因为此去就是七里滩头,无风七里,有风七十里,上钓台去玩一趟回来,路程虽则有限,但这几日风雨无常,说不定要走夜路,才回来得了的。

1.“空旷的天空里,流涨着的只是些灰白的云”一句中的“流”字具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也看得出半角的天和一点两点的星,但看起来最饶风趣的,却仍是欲藏还露,将见仍无的那半规月影”,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直等到隔江的击柝声传来,向西一看,忽而觉得城中的灯影微茫地减 了,才跑也似的走下了山来,渡江奔回了客舍。”这句话写了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景物进行描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