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建筑安装工程项目,招标人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对施工总承包单位进行公开招标。双方签订招标代理合同,合同规定的服务范围包括:组织项目招标的全过程、工程量清单和标底编制、协助合同谈判。该项目在招标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1:施工图二层机房没有详细设计图纸,招标代理机构将此情况告知招标人,招标人要求招标代理机构自行估算该部分清单工程量。
事件2:招标代理机构在编制工程量清单时发现,有个别投标人指出施工图中存在几处错误,并在投标过程中提出澄清要求,招标人对澄清要求在答复中未给予修改,招标代理机构就仍按原图纸计算工程量。
事件3:招标人因领导出差,原定的开标时间延后了15日;评标结束后,招标人迟迟不确认中标结果,中标通知书最终在评标结束后2个月才发出。
事件4:招标人与中标人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发现图纸中的错误,经核算该部分实际工程量比清单工程量增加了3倍,双方就该部分单价调整问题出现了分歧。
事件5:合同实施过程中,中标人对机房做深化设计后,该部分清单子目和工程量均发生较大变化,招标人不得不面对大量的变更洽商。
招标人认为:
(1)工程量清单编制属于招标代理机构的委托范围,合理估算出工程量应属其分内之事,估算结果出现如此大的偏差,属于招标代理机构责任。
(2)按工程量清单招标,报价当然以清单为主,执行固定单价合同,施工图中的错误不影响投标人报价。
(3)招标代理合同中对招标进度已经有规定,招标代理机构应考虑到可能推延的风险。招标进度延误,招标代理机构应负考虑不周之责。
(4)招标人认为招标代理机构的服务范围包括编制工程量清单和协助合同谈判,因招标代理机构清单编制存在问题,导致合同实施过程中出现单价调整争议和大量变更洽商,纯属招标代理机构的责任。
由此,招标人认为招标代理机构服务质量、进度控制都存在问题,给项目带来了损失,决定后续项目不再合作。

招标代理机构在签订和执行招标代理合同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参考答案:招标代理机构在签订和执行招标代理合同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明确招标代理委托范围,同时注意委托范围之内的各项工作所需的前提条件和由此导致的责任归属。如:工程量清单编制是以图纸为依据,图纸提供的时间和质量问题导致清单编制时间和误差为招标人责任等。
(2)协议中的有关要求应结合实际灵活制定,以避免合同风险。如:对招标工作进度的要求,招标工作中可能影响招标进度的因素很多,可以关键里程碑式的相对时间来约定。
(3)执行委托协议时,招标代理机构应结合自身经验,及时向招标人提出合理化建议,以规避将来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奇美之境——谈流行书风

伍立杨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书风,当代的流行书风从形成至蔚为大观,是在上世纪的最后十年。它与传统书法的区别,在于字距行距的突破传统范式。结字的时候,因字赋形,揖让之得体,收放之多变,似在不经意间涉笔成趣。空间位置的倾斜,字的互相拗救,发挥到极致,字幅的整体气氛是散逸.疏放.悠远。间架安排,则是线条生涩,信手为字,仿佛乱石铺街一样。而其大体的气象,则是朴拙含明快,优游出顿挫。既敛气而蓄势,也纵放而取姿。一番恣纵,一番勒控,一番停蓄,一个字即是一个有机体,浑浩流转,生意纷披。   九十年代初,这种风格跟星星美展一样,迭遭非议。卫道者以传统书法自居,提出流行书风不能成立的依据,撮其大要,是说它对传统的背离.脱落。以为跟古人的初衷.古人的经验大不一样,甚至全然对立。   其实这是一种绝对的误解。   清代文学家汪容甫以为:“读书十年,可以不通。”不通二字,俗人多不能解,实则非读书积年有得,又肯虚心者,不能出此言。晚清的文论名师林纾,更肯定地说:“文章只要有妙趣,不必责其何出。”其人都是深得艺术辩证法神髓的高手。这种“不通”的境界,在书法而言,就是涩味。由那出神入化的涩,带出机趣的讲究,带出美术性造型的意味。   这其中,有思想,有内涵,最为突出者,乃是它的美术性。因为美术性,造成线条的永不寂寞,似闻变征之声,士为之泣;又闻羽声,人为之怒。它有调动人心的力量,令其自然生感。   晚清时节,书法之道已烂熟,欣赏趣味超前宽泛,刘熙载《艺概》即问世于斯时。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他说:以欹侧胜者,暗中必有拨转机关者也。他说: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不工者,工之极也,他又说。——他的通达.奇警.博大的辩证法,也全然可以用来解释近时代的流行书风。   流行书风的创造性是和它的美术性一而二.二而一的。如老杜诗歌中的随心所欲的倒装句式,神龙变化的语序,流行书风是将碑学帖学融会贯通而加以重构。它对传统的理解与所谓功底派不同,功底的末流往往流于复制描摹,多失神采。也有接近古人的,但观者反不谓奇。为什么呢?力不足而强为之,气力也就在那过程中衰竭穷尽了。   也有对传统自得其神,加以综合,辩证地杂糅了多味元素,走得很远,却并没邯郸学步,也没有“望故乡邈邈,归思难收”,而是随时可以来去自如,毫无局促之态。这就是流行书风。在它那里,传统相应变为一种隐藏得很深的“伏脉”。而且书家也更重视另一种传统:如秦汉木简.晋人尺牍.砖瓦文字.墓志碑刻——跟民国初年的文学情形相似,六朝小赋.佛经文字.晚明小品.敦煌变文.小说传奇等等,大规模重新发掘,被重新赋予美学地位,艺术生命的价值,随之更为厚重,经久不灭。

小题1:以下对“流行书风”特点的述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它突破了传统书法在字距行距上的旧有模式,而每一字的书法结构则按文字本身特点或揖或让,或放或收,似在不经意间涉笔成趣。

B.它只讲究每一个字的内部笔划的倾斜,使该字在整体上呈现散逸.疏放.悠远的气

氛。

C.它的间架结构安排,似乎随意而为之,显得线条生涩,如乱石铺就的街道。但从大体上看,却朴拙中含有明快,优游处显出顿挫,浑然成一体。

D.即使是一个字,它都追求“浑浩流转,生意纷披”的境界,或恣纵,或勒控,或停蓄,形成一个有机体。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卫道者对流行书风进行了种种的责备,他们否定流行书风的主要依据是认为流行书风背离了中国书法的传统,甚至与古人的初衷和经验背道而驰。

B.作者引用清代文学家汪容甫“读书十年,可以不通”一语,旨在说明流行书法讲究出神入化的涩,讲究机趣,讲究造型,并不追求传统与现实之间的沟通。

C.现代书法流派中的所谓功底派他们的作品也有接近古人的,但因为他们的作品一味强调摹仿而失去了书法应有的气力和神韵,所以不为观者称赞。

D.流行书风也珍视传统,但它不是邯郸学步式的摹仿,而是在学习传统书法“神”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书法艺术的价值经久不灭。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星星美展和流行书风一样也是出现于九十年代初的艺术流派,它也因突破传统的束缚讲究创新而受到卫道者的非议。

B.作者在论证书法创新的必要性时引用了晚清的文论名师林纾的话,是因为他在书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

C.刘熙载《艺概》问世于晚清书法之道已烂熟,欣赏趣味超前宽泛的时节,是一部专论书法的优秀论著。

D.书家要重视如六朝小赋、佛经文学、晚明小品、敦煌变文、小说传奇等传统文学,是因为这些传统文学中有许多好的书法艺术作品,通过学习可以使流行书风更具价值。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