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材料1
虽然反恐战争仍然主宰着报纸的头条,但全球化的发动机却一直运转着,推动着人与人的交往、沟通和竞争。今天对于几乎每一个国家来说,它们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在一些全球化的问题上,包括发展、消除贫困、疾病预防、教育、城市化和个性的保护。
在这些话题上,美国却几乎只字不提。一位发展中国家的首脑曾说过:“我们并不是不担心恐怖主义,但我必须面对完全不同的问题。我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美国已陷入自己的世界,听不到我的问题,也只字不提我的问题。”
材料2
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正在瑞士达沃斯举行,而它的对手是世界社会论坛,从今年起改称世界社会峰会。这两个会议几乎都是在同一时间举行的。今年,达沃斯的对手反达沃斯的年会不是像前3年那样在巴西的阿雷格里港举行,而是在印度孟买举行。
如果说达沃斯会议通常是在严加守卫的高山村落中举行的话,反达沃斯会议则对与会者敞开大门。参加达沃斯会议需要支付大量费用,这是富人和强者的会议。世界社会峰会的参加者则都不富有,他们往往露宿或者睡帐篷,把整个城市变成一个五光十色的狂欢的场所。
请回答:

运用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原理分析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答案

参考答案:社会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其总趋势足前进的,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全球化的发展也同样如此。全球化不是人为的,而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因此其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但是,由于全球化建立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之上,受益不均,再加之自身的不成熟,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遭遇各种挫折。总体来说,全球化将会在不断修正和完善之中向前发展。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目。

文化体系的分析与综合

①文化包含多层次、多层面、多项目的内容。每一项目又包含许多要素。每一时期的民族文化形成为一个枝叶扶疏的宏大体系,其中各个项目、各个要素密切相关,但不是清一色的“铁板一块”,其中的项目、要素有些是密切结合不可离析的,有些不但可以离析而且是相互矛盾,相互差异的。

②举例来说,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哲学有很多派别,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自立说,相互辩诘;汉代以后,儒学定于一尊,但道家、墨家的反儒篇章仍保存下来,并未毁弃。隋唐时代,三教并尊,道佛与儒家鼎足而立。宋代理学兴起,号为正学;但反对理学的言论仍大量存在。这些情况表明,自古至今,文化的不同要素纷然杂呈,都是可以分别观之的。

③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文化的不同要素的新故推移、选择取舍的过程。就中国古代哲学而论,汉代初期选择黄老之学作为主导思想,兼容百家之说,但黄老之学比较缺乏进取精神,于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于是转入经学时代。其最严重的后果之一是曾经与儒学并称“显学”的墨学中绝。墨学中绝对于后来名辩之学与物理之学的发展有严重影响。而近代西方学术的特色之一是名辩之学与物理之学有巨大发展。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儒墨的盛衰显示了中西的异同。

④综观古今中外的历史,许多文化要素是可离可合的,而每一时期的选择也有得有失。

⑤有些文化要素是不相容的,如民主与专制、科学与迷信。有些文化要素则是相容的,如道德与法律、文治与武功。在历史上,有的思想家往往将相容的认为不相容。韩非在《难势》篇中引述慎到之说“贤者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屈贤者也”,从而下结论说:“夫贤势之不相容亦明矣。”事实上,贤与势是相辅相成的,并非不相容。中国历史上所谓治世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都是贤势结合的典型。儒家重义而轻利,实则义利是统一的;法家重法而贱学,实则文化教育和法制是相辅相成的。

⑥我们在创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文化,其任务之一是对中国传统与西方文化进行分析选择,然后将古今中外一切有价值的文化成就综合起来。分析综合的过程包括改造与提高,而不是简单缀集。这是一项艰苦的工程。

小题1:下面说法不符合作者对于文化发展的看法的一项是(3分)

A.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和儒家不能相容的。

B.以儒家学说代替黄老之学,是当时的统治者根据现实的需要作出的一种选择。

C.虽然文化的发展过程表现为新故推移的特点,但未必都带来积极的意义。

D.准确认识哪些文化要素可以相容,哪些不能相容,对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题2: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化体系”所指对象是新中国的文化体系。

B.文化要素的离合和每个历史时期统治者的选择有关。

C.在历史上,有的思想家往往将相容的文化要素认为不相容。

D.创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文化,需要我们把古今中外一切有价值的文化成就真正的综合起来。小题3:根据文中观点,我们在创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文化的时候,需要吸取哪些教训?并请联系生活实例谈谈你对此的理解。(5分)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