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47岁。患奔豚数日。患者平素偶有心悸,但发作轻微,自不在意,未予治疗。数日前突觉脐下动悸,继之有气上冲,日日复作。自诉每次发作时先觉脐下不适,如鼠奔突,继之自觉一股气流,从少腹往上冲逆,至心胸则心悸且烦躁不安,胸满憋气,呼吸不利,头身出汗,每日可发作3~5次,精神极度紧张,有死的恐怖感,小便量少,舌质淡、苔水滑,脉沉弦无力。
要求分析: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参考答案:中医诊断:奔豚。
证型:苓桂甘枣汤证。
证候分析:是案为奔豚证,与论中桂枝加桂汤证颇为相似,但本案有两点与之不符。一为小便不利,苔白滑,二是患者脐下悸明显,乃与《伤寒论》6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证机相当,俱为心阳不足,下焦寒水之气上逆之证。有所小异者,65条为奔豚欲作而尚未作,而本案之奔豚已作,然无论作之与否,只要主证一致,病机相同,皆可依之而辨。正常情况下心阳下蛰于肾,使肾水温暖,且能蒸腾化气,水气上升,以调心火,则心火不亢,故水火既济。今观患者素有心悸,则知其心阳素虚,久久不复,而致心肾失交。心阳不足,无心下蛰暖肾,肾水无以蒸化而停于下,故见小便不利,脐下悸动,苔水滑,舌质淡,脉沉弦无力。寒水蓄于下焦,复因心阳虚而上乘之,故见先有脐下悸动,如鼠奔突,继之气从少腹向上冲逆,至心胸则心悸且烦躁不安,胸满憋气,呼吸不利,头身汗出等等皆为寒水逆上之征。
治法:温通心阳,化气利水。
方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