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令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

——摘自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1911年……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近百年的中 * * 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小题1:文中划线部分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______。概括毕士麻克提出观点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发出感慨的原因。(6分)

小题2:谈谈你对“它在中国的历史……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的理解。(4分)

小题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联系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案

小题1:明治维新 (1分)

依据:日本全面学习西方的制度、教育等;中国仅限器物层面。(只抄材料不得分)(2分)

原因:洋务运动失败;甲午战争战败,《马关条约》签定(答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也可);维新变法运动兴起。(3分)

小题1:照搬西方共和制不合中国国情;两千年封建君主专制;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缺少群众基础;(4分)

小题1:观点: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的主题;接受科学、利用机械和建设民族国家是近代化的内容。(2分)

理由——同意: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实现工业化和民主化,只有实现了近代化才能实现强国御侮。

不同意:近代中国首先要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单纯追求工业化和民主化都不会成功。(脱离近代化分析不得分)(4分)

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

小题1:考查了中日向西方学习一成一败的比较,要求学生从学习西方的层次的角度回答,并要求学生回答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的梁启超感慨的原因。

小题1:考查学生对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共和政体的认识,要求学生回答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立相应的体制,否则照搬西方体制、缺少群众基础必然失败。

小题1:开放性问题,考查学生概括材料观点能力,并要求学生回答对观点的理解。

选择题
填空题